台灣職棒選手打不贏日本社會人業餘選手嗎? 日本隊監督有不同看法

記者俞聖律/台北報導

亞錦賽冠軍戰,台灣隊0:1不敵日本隊,球員賽後和球迷鞠躬致意。(圖/記者劉彥池攝影)
亞錦賽冠軍戰,台灣隊0:1不敵日本隊,球員賽後和球迷鞠躬致意。(圖/記者劉彥池攝影)

亞錦賽棒球10日在台北大巨蛋落幕,台灣球迷期待的「完美結局」並沒有發生,台灣連續2場以0:1輸給日本社會人選手組成的國家隊,僅拿下第2名。台灣球迷開始不解,我們的中心打線由職棒選手組成,投手有今年職棒總冠軍賽MVP徐若熙,有飆157公里的火球小子孫易磊,為何拿不下這座冠軍?

如果再回頭看杭州亞運台灣0:2輸給同樣社會人組成的日本隊,台灣的職棒選手組成的國家隊,實力真的不如日本業餘選手?

這次亞錦賽日本隊的監督川口朋保說:「我不認為『實力』上台灣隊不如日本隊,我們能夠贏球,第1場是因為2位投手嘉陽宗一郎、渕上佳輝投得非常精采,壓制了台灣打者的打擊,而冠軍戰先發投手加藤三範也發揮了他的投球潛力,加上後面同樣的2名投手,才能在這樣比分的比賽中贏球。」2場比賽,川口秉持著與亞運同樣的社會人代表隊同樣的信念,不玩小球戰術,讓選手全力揮擊,全力去發揮自己的打擊能力,2場都找到唯一適時一擊的機會,靠著1分贏球,日本的王牌投手嘉陽宗一郎本來就是很好的投手,只是選擇了業餘發展,而年紀也不適合再挑戰職棒,打者方面有不少是26到28歲成熟年紀的打者,面對比賽的經驗值本來就不錯,在這種短期賽事中的掌握度也很穩定,不能單純用「實力」去比較台、日選手的高下。

台灣隊呢?龐大的贏球壓力,兩場擠進1萬7千人、2萬1千多名觀眾進入大巨蛋「朝聖」台灣隊的比賽,當然要看贏球的結果,這壓力是否成為助力?當然對台灣隊的選手來說,是學習的課題,但不能輸的壓力,比起備戰來年亞運的日本隊的自在奔放進攻節奏,台灣隊運用了各種想盡辦法得分的方法,有人上壘後施展各式戰術,結果不盡如人意,明明在開幕戰很順手,到了對日本的比賽為何難以成功?

就像日本監督川口說的:「面對對手如此強大的投球實力,短打並不表示一定能成功,因為真的要點也不好點。」川口對於自己這次陣中的投手實力很有信心,也覺得台灣投手的能力很強,他的不「小球戰術」思維不是刻意的不作為,而是思考過後的決定。

但台灣因為有贏球的壓力,就不得不然,要把跑者推進的企圖心很強,選手是否做的確實與否當然可受公評,只是對手也早掌握了台灣的想法與心態,一旦有所防備,也不表示一定會成功。

徐若熙這次冠軍賽投完後的說法,也許是值得參考的1個想法,他說:「這就是1場比賽,我不會因為是總冠軍賽、亞錦賽這樣的國際賽,想法就有什麼不同,也不會因為對手是韓國職棒二軍年輕選手、日本社會人業餘選手、或是中華職棒的對手,投球的方式有所不同,我就是把自己最好的表現與內容投出來,不見得一定會是好結果,但就是累積每次的經驗。」

林承飛也在僅以1分險勝菲律賓的比賽後說:「看到對手菲律賓那樣享受比賽,我想說我們幹嘛那麼緊張?」

台灣棒球的實力這幾年早已經被日、韓肯定,我們不用妄自菲薄,總覺得為何我們就差那麼一點,實力上我們沒有差人家一點,不見得超越但也至少絕對在伯仲之間,在國際賽的對抗性絕對是有的,也許有一天那些期盼贏球的「壓力」能變成「助力」,我們能擺脫包袱大步向前,台灣棒球其實現在在國際棒壇已經是真正被肯定的實力,而不只是靠一股氣偶爾搶勝的球隊。

另外1個思考點是,今年這麼多的國際賽,每個比賽都要最好的球員參賽,都要贏球的想法,會不會讓到了12月還要面對大賽的職棒選手太累了一點?就像劉基鴻等選手亞錦賽打到後段的低潮,請大家也多體諒他們一些吧!不久後又要面對明年球季的春訓了,大家還是期待他們在職棒球季中的好表現,不是嗎?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國際賽從年頭打到年尾 台灣棒球留下「亞」與「銀」的1年
亞錦賽冠軍戰拿莫伊漾2安好表現 卻等不到火力支援回來得分
徐若熙讚許日本打者打擊夠黏 拿出最好直球開賽直接正面對決
日本監督讚許徐若熙是好投手 拿莫.伊漾打擊也獲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