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華德福教母張純淑:持續創業為教育大膽作夢

曾千倚攝
曾千倚攝

出處:親子天下
作者:陳雅慧

被譽為台灣華德福教母的張純淑自承:我像個拓荒者,一路用行動參與教育帶動的社會改革。而拓荒者的前面沒有路,想前進就必須拿起工具開路,是坦途或窮山惡水無法預知。這樣孤獨的路上,給她信心的是:在華德福教育裡長大的孩子。

你是女巫嗎!台灣教育辦這麼久,都是有課本的,還把學生教成這樣!你說,華德福上課沒有課本,這樣可以嗎?」慈心華德福實驗高中創辦人張純淑還記得,將近20年前為了申辦公辦民營小學到宜蘭縣議會備詢,縣議員把西裝摔在自己面前桌上。

華德福教育現在在台灣是一個新的關鍵字,很難想像21年前,是沒有人聽過的一個外來名詞。「當年大家只聽過劉德華,不知道華德福是什麼。」小學部第一屆學生陳立軒的爸爸回憶。

跟著孩子一起長大的學校

1996年將慈心幼兒園轉型成華德福幼兒園,學校跟著孩子一路長大,2001年宜蘭縣通過公辦民營自治條例,隔年慈心華德福實驗小學成立、2005年延伸到國中、2015年慈心華德福實驗高中掛牌。宜蘭縣冬山鄉的人口因為這所學校大幅成長,可以多選兩席宜蘭縣議員。

慈心華德福實驗高中不只成為台灣公辦實驗學校的代表,也是支撐台灣實驗教育遍地開花的人才平台。2000年起開辦的師訓課程,至今參加人數超過兩千人,每個月吸引全台灣和遠從香港、廈門飛來上課的學員。

今年66歲的張純淑,講話總是輕柔優雅,她的創新行動,不是想革命,純粹是無法對內心召喚妥協。

19歲師專畢業後,進入公立小學當老師。但安穩的鐵飯碗工作卻讓她失去了活力。「每天我把字抄在黑板上,讓孩子抄在簿子裡,隔天再抄回來給我。如同當年我的老師教我的一樣……周而復始,我覺得很不對勁。」

當了母親以後,這個「不對勁」的感覺逼自己行動。

當開始為自己的小孩選幼兒園,才發現「幼兒園裡教三、四歲小孩的內容,和我在國小教三年級小孩的內容一樣……」整個社會被「不能輸在起跑點上」的龐大壓力緊緊捆綁。張純淑還記得小孩不願意去上幼兒園,家裡的長輩恐嚇:「不上學就要罰跪。」隔天早上娃娃車來接,找不到小孩,後來在佛堂看到兒子自己安靜的跪著。

寧願罰跪也不想上學,這樣的畫面讓她決定從台北逃回宜蘭。「我大膽為自己作夢,想要尋找心目中對的教育方式,」拋棄鐵飯碗,走上了辛苦的創新之路。那時想要辦一所和體制不同的學校,所有人都認為不可能、做不到,猜測學校背後應該是財團、補習班?要不然就是要準備參與選舉……

面對所有的不理解和挑戰,張純淑只能回到教育的語言進行溝通,逃回宜蘭辦了幼兒園花了19年,幾乎所有的教學教法都嘗試過,也失敗過。直到1996年在德國斯圖加特第一次遇見華德福教育,看到華德福老師和學生溫暖的互動,她發自內心說:「我好想當這樣的老師!」

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形容張純淑是:「台灣華德福教育的教母,很有使命感,像苦行僧一樣的堅持。」

「我更像拓荒者,不覺得那麼苦,從投入教改開始,一路用行動參與教育帶動的社會改革,」張純淑說。拓荒者的前面總是沒有路,前進就必須拿起工具開路,前方是坦途或是窮山惡水也無法預知,「但是一天天看著,親、師、生一起在華德福教育裡長大,長給大家看,給我信心。」

直到現在,張純淑90歲的媽媽還是會叨唸:「你的同學都退休了,你還在創業!」但是這種不放棄的身影,其實也影響了她的眾多學生。

為了學生,爭取公辦學校

「純淑老師給我最好的榜樣是:就算夢想再不可思議,仍是可以實踐的!」李庭怡是慈心華德福公辦民營小學第一屆五個學生之一。「當年就是因為庭怡,我下定決心要和公部門周旋,辦一所人人都念得起的公辦民營小學,因為若不是公立學校,庭怡這樣的小孩就沒有機會了。」24歲的李庭怡去年回到慈心擔任老師。

今年66歲的張純淑(左)的創新行動不是革命,是無法對於內心召喚的妥協。第一屆學生李庭怡(右)也回到華德福當老師。曾千倚攝
今年66歲的張純淑(左)的創新行動不是革命,是無法對於內心召喚的妥協。第一屆學生李庭怡(右)也回到華德福當老師。曾千倚攝

李庭怡的同學陳立軒,曾經在瑞士和西班牙的米其林餐廳實習,當兵時負責軍中上千人的團膳,退伍前獲得了歐洲三家米其林餐廳工作邀請,今年秋天前往英國創業。

「小學時有一次闖了不小的禍,但校長卻用很溫柔的方式把我抱在胸前,跟我說:『你這麼鬼靈精怪,很適合當校長,以後你要回來當校長,因為校長每天都要應付很多奇奇怪怪的事情……』。」陳立軒從小常常被處罰,其實面對處罰不會很害怕,但是校長張純淑這番話,卻讓他覺得下一次應該不要再犯錯了。

當年張純淑告訴還是小學生的他:「做什麼事情前,先想一想這件事情可能的後果,若覺得自己可以承受這些後果,再去做。」這些話他記在心裡,直到現在。

陳立軒走上廚藝這條路,和當年選擇另類教育華德福小學有很大的關係。

在學習廚藝時,會先想油的來源和作用是什麼?鹽和胡椒呢?豆腐的製作過程又是什麼?哪一個過程會如何影響滋味?辣椒和青菜在哪一個季節和地點會有什麼不同的味道?洋蔥來自不同的產地,為什麼會有不同的溼度和甜度?

這樣的學習方法,讓他在歐洲實習時,很受大廚喜愛,因為陳立軒可以靈活應用隨手可得的素材創作出不同的作品。

「看到長大的學生們,讓我更相信要持續為孩子做對的小小的事,讓他們可以健康的成長,用自己的力氣站起來。」一生最愛的工作就是當老師,張純淑相信每個生命都需要愛,她愛孩子也愛老師,也持續用愛和行動陪伴學校、改造社會。

延伸閱讀

【影音全紀錄】四位第一線教育工作者,透過鏡頭,帶領您看見他們的起心動念
新北市復興國小校長周德銘:不要忘記,你是為孩子而來
LIS創辦人嚴天浩:生硬知識變身有趣影片,讓學生迷上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