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需擦亮民主招牌交新朋友!《BBC》:東歐國是最佳選擇

國慶大會蔡總統發表主題演講。(圖/TVBS)
國慶大會蔡總統發表主題演講。(圖/TVBS)

在中國不斷外交打壓下,如今台灣僅剩下13個邦交國,《BBC》以「驚恐孤單的台灣尋找新朋友」(A spooked and lonely Taiwan looks for new friends)為題撰文,指出台灣如今面臨的威脅更甚以往,需擦亮民主招牌,告訴國際社會台灣的重要性,同時迫切需要新的盟友,而最合適的對像莫過於東歐國家。

報導指出,「民主台灣」一詞在今年的國慶大典上出現的次數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包括「我們向全世界點亮了民主台灣」,立法院長游錫堃致詞時也強調台灣在《經濟學人資訊社》(EIU)的民主指數排名亞洲第1、全球第10。

報導指出,在中國對台灣的威脅日益加劇下,強調台灣是民主政體的重要性不言可喻,「『民主台灣』已成為品牌,向世界宣傳為何這個擁有2300萬人口的自治島嶼很重要,以及為何該保護它不被中國吞併。」然而,對於台灣這個產出價值8千億美元晶片的超級半導體大國而言,官方朋友卻很少。

蔣介石1949年從中國撤退到台灣時,1950、1960年代仍與美國、日本等大國維持邦交關係,反之當時毛澤東領導的中共與世界隔絕。但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森(Richard Nixon)訪問北京與毛澤東會談,是共產中國向世界開放的重大時刻,日美紛紛與台斷交。

1975年蔣介石在台北逝世,收復中國大陸的夢想未能實現,當時台灣仍是一黨獨裁,折磨和監禁異議者,對民主國家而言,沒有必要非與台灣維持邦交,當時繼續維持邦誼的國家,是像南韓、南非、中非共和國等等獨裁政權。

AIT主席羅森伯格(Laura Rosenberger)15日訪台。(圖/TVBS)
AIT主席羅森伯格(Laura Rosenberger)15日訪台。(圖/TVBS)

之後台灣必須依賴「金援外交」留住友邦,但中國開出更大支票,且其經濟影響力更大,如今台灣邦交國僅剩13小國。然而,這並不意味台灣沒有盟友;美國1979年與台灣斷交後,仍默默支持台灣,持續對台軍售,且在台北的非官方大使館佔地遼闊,委婉地稱為「美國在台協會。」最西端島嶼「與那國島」(Yonaguni)距離台灣僅110公里的日本,也非常關心台灣情勢,前首相麻生太郎便表示台灣海峽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為世界共識。

報導指,受到中國持續不斷軍演及外交孤立等手段,台灣正在尋求結交新朋友,不僅是經貿夥伴,而且是為了在大型國際組織聲援台灣的朋友,特別是歐盟。

報導表示,走進台灣的超市可輕易看到新朋友的蹤影,包括立陶宛製造的印度式淡色愛爾啤酒(India Pale Ale,IPA),在亞洲相當罕見,另外還有立陶宛的蘭姆酒和巧克力,台灣甚至向立陶宛投資1千萬美元發展半導體。

立陶宛駐台北經貿代表處去年開館。(圖/TVBS)
立陶宛駐台北經貿代表處去年開館。(圖/TVBS)

為什麼是立陶宛?因為台灣結交新朋友的最佳對像便是東歐年輕民主政體,這些國家曾是蘇聯的加盟共和國,但現在是北約和歐盟成員。捷克、波蘭、喬治亞、立陶宛,這些國家都擔心俄羅斯獨裁復興,對隔壁同是強權鄰區的台灣更能產生患難之情。

報導最後表示,若台灣要在Tinder交友,自介該寫下:「年輕民主國家,開放社會、高科技經濟蓬勃發展,盼與志同道合的伙伴建立新的牢固友誼,隔壁鄰居是個麻煩。」

更多 TVBS 報導
以方軍事行動:美國不干預、中國稱超越自衛範圍
普欽訪中出席一帶一路峰會 克宮:將與習近平單獨密談
烏克蘭反攻陷入停頓 普欽:烏軍全盤失敗
日本魅力榜北海道奪冠 這縣幸福度飆升「與台灣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