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首家上櫃油壓缸廠傳奇!40年老台廠君帆,如何從進中國3年都沒賺錢,如今吃下5成市場?

成立超過40年的君帆工業,是國內油壓缸大廠,在中國硫化機市占率過半,並橫跨輪胎、煉鋼、醫療等產業,爭取本土企業的發展機會,即將成為上櫃新兵。

手術台能夠穩定升降,靠的就是油壓缸精準控制,如果油壓缸漏油,手術到一半,整個台面會掉下去,這是關乎人命的東西。」君帆工業總經理胡正杰口中講的,正是在疫情前接到的醫療用油壓缸訂單。

首次跨入醫療產業前,他告訴員工,「要想著手術台躺著是你的親人,如果手術台用的是我們的油壓缸,你的反應要是『沒問題』,而不是『死定了』!」

外形像四角柱、裡頭灌有液體的油壓缸,是一台機器能否穩定「伸縮」的關鍵,舉凡挖土機、手術台、風機,再到輪胎廠裡的硫化機,都會用到這項關鍵零組件。成立超過40年的君帆,不僅在今年10月將成為國內首家掛牌上櫃的油壓缸廠,更是中國輪胎硫化機的油壓缸龍頭,市占率過半。

翻開君帆財報,近兩年每股稅後純益(EPS)都交出逾4元的成績,除了2019年因擴廠的土地糾紛,提前估列賠償造成虧損,多年來本業始終保持獲利,終端客戶包括輪胎廠正新、建大,還有鋼鐵龍頭中鋼、汽車零件大廠敏實。

雖說「戲棚下待久就是你的」,但君帆除了幫日本大廠代工的成熟技術外,還能做到國內油壓缸廠最多樣尺寸的能力。

君帆
君帆

君帆工業董事長胡進財(左)、總經理胡正杰(右)專精油壓缸研發與製造,不僅站穩國內龍頭,也被日本大廠視為前五大競爭對手。(攝影/陳睿緯)

提升技術 收服高要求的客戶

君帆發跡過程,如同國內眾多中小企業一樣,董事長胡進財自學校畢業後,就一頭栽進工具機機台設計的工作,當時他發現國產油壓缸,品質不穩、經常漏油故障,但進口國外又太過昂貴,於是萌生創業的想法。

那時台灣的工業正處於起飛期,但做油壓缸的本土廠商屈指可數,這個情況讓胡進財在創業初期,並不缺客戶,只是市場都集中在台灣。後來,能讓君帆進入國際市場,是一個幫日本油壓大廠TAIYO代工的機會。

當時,TAIYO的要求非常吹毛求疵,譬如公差,台灣業者容許差異值在0.05毫米內,但這家日商卻只容許0.02毫米。面對這樣的要求,許多台廠都放棄與TAIYO合作的機會,只有君帆願意在技術上提升,前後花了兩年,終於在1998年成為TAIYO的代工廠。

現在走進君帆的工廠,所有零件與產品都整齊劃一地放在棧板上,「你看工廠產線的流暢度與整齊度,就好像走進日本的工廠,這就是當年幫日本代工留下的習慣。」胡正杰驕傲地說。

靠口碑效應 稱霸中國市場

時序進入2000年,胡進財看到中國經濟起飛,於是2003年拍板西進,投入超過一個資本額,「中國機會非常多,大家都過去了!」

不過,打入對岸市場並沒有想像中的容易,由於沒人脈、沒客戶名單,君帆在中國的頭3年,年年沒賺錢。不願降低品質、削價競爭的胡進財,只好一家家拜訪客戶,經常晚上10點仍在奔波,但業績仍無明顯起色。

所幸,2008年金融海嘯前,中國的硫化機市場,開始從機械式過渡到液壓式,需要的正是油壓缸這項零組件。當時,有輪胎廠拆解日本硫化機,發現原來裡頭的油壓缸,就是由君帆生產,後來包括米其林、建大、正新、南港等輪胎廠,建議硫化機廠導入君帆的油壓缸。於是,君帆就這麼在口碑效應下,拿下如今在中國輪胎硫化機市場逾5成的市占率。

除了在輪胎硫化機取得產業地位,君帆橫跨多個產業、提供業界尺寸最齊全的油壓缸,這不僅讓它跨入鋼鐵市場,近年更獲得日本第一大手術台業者的訂單。

只是,當初開發醫療客戶的這一役,卻讓它吃足苦頭。譬如,客戶要求油壓缸的電鍍表面,必須像鏡子般平整光滑,導致君帆一度有一批兩百多萬元的貨被退。但是為了打入高端醫療市場,胡正杰因此數度飛往日本,當面向日方請益改良的方式,回國後,他更成立專門負責醫療產品的研發小組,經過逾一年時間的研發、數次來回修正設計圖與產品,才終於得到這筆訂單。

台豐搬運設備副總經理林祚勗指出,君帆有三大優勢,首先是設計、生產、銷售的一條龍服務,其次為具備測試的能力,第三則是自製率高,為國內廠商罕見。

就是因為這個罕見的競爭地位,讓君帆近年吸引台達電旗下的台達資本、中鋼旗下的中盈投資,分別以持股5.5%、5.1%,投資該公司。

中盈投資指出,不同於國內油壓缸廠,君帆不僅布局海外、取得市占優勢,近年在產業應用更多元,既跨入醫療產業也瞄準風電,基於這些考量與前景發展,中盈決定投資君帆。

未來君帆上櫃後,能否持續找到下一個新藍海,將是它接下來的重要課題。

君帆工業
君帆工業


更多今周刊文章
科技新貴帶老婆孩子吃迴轉壽司「一盤60元太貴不准拿」!明明賺很多,總覺得不夠用...金錢匱乏感3種解方
她56歲提早退休,驚覺「2千萬退休金根本不夠用」,省吃儉用一年起碼花120萬,錢去哪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