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首批170種小米種原 送存進挪威世界種子庫

台灣首批170種小米種原 送存進挪威世界種子庫

挪威 / 郭書銘 陳雅琳 陳佑彬

擔心極端氣候影響加劇,台灣在5月29日首次以團體的方式,由原住民親自將170種珍貴小米種原,萬里迢迢親送到位於北極的末日方舟-挪威的斯瓦爾巴世界種子庫,完成在異地安全備份的使命,這不僅維繫基因多樣性,將來如果有天災或戰爭,這些種子也可以取出延續生存;而且,小米耐乾旱,抗病性又強,如今被放在全球種子庫和國際分享,對全球農業永續發展至關重要。

排灣族族長武棟說:「在我們台灣原住民有兩種非常重要的食物,我們不是用一年來看時間,我們是用小米跟芋頭(生長),才代表我有完整的一個循環。」在我們台灣原住民兩種非常重要的食物,我們不是用一年來看時間,我們是用小米跟芋頭(生長)才代表我有完整的一個循環。

主播陳雅琳說:「台灣的小米種子進到末日方舟,這裡在北極因為氣溫很低,尤其它是在地底下永凍層,它恆溫是(攝氏)負18度,所以可以用最自然的方式來保存種子,如果像在台灣一般我們國家種子庫,光是要花電力讓它保持在零下,一年就要花上千萬(元)。」

世界種子庫建造成永凍土區,海拔約130公尺,即使全球暖化導致冰山融化,這裡的種子也幾乎能安然無恙。國立中央大學校長周景揚說:「我想要藉這個機會,感謝參與這個計畫的每個人,讓我們一起為人類生存和發展努力。」由中央大學推動,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及以農業部國家作物種原中心等單位共同合作的入庫計畫籌備多時,就是盼望將台灣小米在異地安全備份,維繫基因多樣性。台灣從2009年開始就已經陸續將1萬多種品系的種子送到世界種子庫,今年更以代表團的方式交流,規模前所未見。

全球種子庫運營和管理協調員Åsmund Asdal說:「這不是捐贈這是你們的種子,絕對是你們的種子,我們只是將它安全存放在這裡,在你們需要的時候也可以將它取回。」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執行長李家維說:「我們這次帶了170種品系的種子過來,未來的幾年裡,台灣所有的品種都會被送過來。」

因應全球氣候變遷,聯合國宣布2023年為國際小米年,這次台灣將小米儲存在全球種子庫和國際分享,對農業永續發展至關重要,也成功用科學和文化和世界接軌和交流。

原始連結



更多華視新聞報導
挪威鮭、鯖魚輸台日增 海產協會推中藥創意料理
挪威.愛爾蘭.西班牙承認「巴勒斯坦」 以召回大使抗議
小米跨界電動車賣翻 網路出現「退單潮」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