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10年內恐進入大地震週期 專家曝「西部地區」要特別留意

[FTNN新聞網]實習記者蔡明惠/綜合報導

台灣東部海域於今(24)日上午7點05分發生今年首次芮氏規模6以上地震,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提醒、未來5天恐出現規模5.5到6的餘震。此外,也有專家指出,依照台灣30年一次的大地震週期,這10年內可能發生致災性大地震,而其中「西部地區」要特別注意。

台灣東部海域於今(24)日上午7點05分發生今年首次芮氏規模6以上地震,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提醒、未來5天恐出現規模5.5到6的餘震。(圖/中央氣象署)
台灣東部海域於今(24)日上午7點05分發生今年首次芮氏規模6以上地震,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提醒、未來5天恐出現規模5.5到6的餘震。(圖/中央氣象署)

今(24)日早上午7點05分台灣東部海域發生今年首次芮氏規模6以上地震,幾乎各區域都很有感,中研院地球所兼任研究員汪中和表示,若依規模7的致災性地震分析,「台灣確實有所謂的地震週期」,大約每30年一次,如再從1999年的921大地震切入,不排除在這未來10年內、尤其「西部地區」有可能將發生致災性大地震。

中研院地球所兼任研究員汪中和進一步說明,儘管外界對頻繁的地震感到擔憂,但地震的能量釋放其實對減災有正面助益。然而,台灣2018年至今地震活動偏低,且西半部近幾年累積能量都未正常釋放,而且新竹、梅山、集集等過去發生大地震地區都在中南部,加上西半部斷層相對較長,逆斷層擠壓引發的破壞性也格外高,加上國內重要工業設施、鐵路運輸都在西半部,因此要特別留意這個區塊。

不過,台大地質科學系教授郭陳澔提出另外觀點,認為台灣自1960年代才有現代地震觀測資料,並且每個地區岩石構造不同、承受應力不同,加上觀測時間不夠長及岩石材料複雜性等因素,因此「大地震時間還難以確定」,但目前的確有應力持續在往西部擠壓累積,不完全排除未來確實會發生大地震的可能性。

更多FTNN新聞網報導
地牛一早二翻身!剛被6.2地震搖醒 東部海域再現「5.1極淺層地震」
地震早7就來還在睡!氣象署推「枕頭」保命守則 床鋪不放3地方
規模6.2淺層地震「搖很久卻沒警報」 網吐槽:上班鬧鐘先響

◤家裡都該備一個防災地震包◢
地震避難包、急救包、防災糧食一次備足!
預防地震 免打孔櫥櫃安全固定器
防傾斜防倒 推薦家具安全櫃
關鍵時刻的防災自救備品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