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5月PMI、NMI 可望重返擴張區間

中華經濟研究院將於3日將發布5月台灣採購經理人指數,製造業PMI、非製造業NMI。根據近來資訊視聽、AI伺服器等科技產品生產動能的高熱度,及國際訂單湧現,製造業景氣肯定優於4月,帶動5月台灣製造業PMI走升;而內需消費動能穩定、台股再衝刺,及母親節餐飲旺季等,將激勵非製造業NMI指數續揚。

隨著製造業在4月間新增訂單與生產指數雙雙轉為擴張,拉動4月台灣製造業PMI回升至49.4,且站上13個月來的新高,雖仍已連14月緊縮,實際上指數已接近擴張、緊縮的分界點,似已展露逐漸復甦景象。PMI的五項組成指標中,4月新增訂單與生產指數雙雙轉為擴張,也剛好都是50.1,新增訂單指標突破2023年10月以來、連續6個月的緊縮。

台灣PMI調研團隊分析,此現象與部分產業回報短單和急單有極大關係。此外,供應商交貨時間在4月間也自 2022 年 7 月以來首次呈現上升、且高於50.0,這三個分項指標均帶動4月台灣製造業 PMI回升1.5個百分點。

進入5月,傳統上為電子淡季,資訊視聽業者卻傳來更多的急單出貨,而4月地緣政治動盤、股市修正也已見平息,將有助5月台灣製造業PMI自4月的49.4,一口氣站上50,且樂觀估測還有機會超越2023年2月的51.4,直接靠向2022年7月的53.6。

至於台灣非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NMI,4月指數續揚0.6個百分點至54.1,已連18個月擴張,這還是在0403花蓮地震影響春假出遊與訂房,4月住宿餐飲業者的商業活動與訂單、旅遊相關之服務出口/進口,估計在5月的母親節餐飲旺季、暑假與夏季飲品銷售高峰,兩岸旅遊交流亦在5月突破馬祖等離島開放,業者對未來展望相對持平樂觀。

製造業景氣逐月回溫,唯一較需保留的是不同產業的復甦腳步不一致,AI相關科技製造一枝獨秀;原物料業則受到國際價格上升影響,採購動作和展望景氣相對保守。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投資台灣3大方案延長三年 政院今拍板
核四剩餘空地 火力電廠列選項
台股基金夯 19檔淨值破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