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DRAM產業將迎重生?半導體專家曝這商機:未來會有護國神山群

晶片大廠輝達(NVIDIA)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近期在台颳起一陣「仁來瘋」。對此,半導體專家楊瑞臨分析,隨著生成式AI產值上揚,台灣供應鏈也在未來AI終端晶片產業中,將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可以樂觀見得,未來或許會有越來越多「護國神山群」的出現也說不定。

半導體專家楊瑞臨指出昨(9)日接受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主持的節目《數字台灣》專訪,被問及台灣在未來在AI路上扮演的角色?楊瑞臨回應,未來預訓練模型訓練好後,像是ChatGPT可以問它問題,生成圖片、文字、語音等,這些生成的東西都還擺在雲端,但是到了2028年,85%的推論都不用擺在雲端,全都擺在終端,可以離網,不用連上雲端,就可以問AI問題,它還會順著你的問題去精準回答,再來就是AI的工作負載,之後也會從雲端跑到終端,之後會有一半在雲端訓練,一半在終端。

楊瑞臨進一步指出,但是未來如果把大語言模型把它縮小擺到終端,也需要搭配小的推論模型的D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那台灣所有DRAM廠商都有看到這個機會,不論終端的推論(inferencing),終端的AI晶片,跟DRAM的結合,南亞科有看到,華邦也有看到,盧超群、鈺創都有看到,所以台灣DRAM未來的相關產業,都會因應生成式AI大爆發,也要重生起來了。

楊瑞臨表示,他其實也很希望黃仁勳能到高雄,因為他當時幫信驊和Skymizer兩間企業進駐高雄,他們倆家公司都結合了生成式AI來去服務終端,因此他認為,目前整體台灣的IC設計業,不只會因為台積電訂單成長而上揚,其他供應鏈也會代動台灣更多產業上漲,甚至全球半導體的供應鏈,與生成式AI在終端的部分有關的產業都會獲利。

此外,楊瑞臨也提及,目前台灣IC設計業今年有一個很重要的計畫,就是「晶創計畫」,目的就是要因應甚至掌握生成式AI未來10年的發展,讓台灣IC設計業能夠被嘉惠,雲端的製造一定有台積電,台積電是重要軍火庫,但未來生成式AI在終端的部分,不只是PC,不只是智慧型手機、機器人,這許多可能性,很有可能讓台灣有「護國神山群」。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