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獨歐吉桑百歲生日 史明嘆:台灣離獨立還很遙遠
撰文=李佳穎 (攝影=蕭芃凱)
「我們努力得不夠,讓台灣至今還無法獨立」,即將滿百歲的台獨運動者、《台灣人四百年史》作者史明在生日前夕這麼感嘆。
過去史明的生日都是舉辦餐會,這次則一改往年,將於11月5日在凱道上開趴,希望更多年輕人參與。史明感嘆,台灣距離自由民主的日子雖然比以前還要近,但離台灣獨立還很遙遠,每次想跟學生道歉,很遺憾台灣無法搭上二戰後國家獨立的巴士。
讀了史明才認識台灣
史明的本名是施朝暉,出身在台北士林的大家族,童年生活在日本殖民時期,有感於台灣人受日本人欺負,決定要研究帝國主義的殖民政策。史明在1937年就到日本念書,深受當時社會主義思想影響,成為中國共產黨、馬克思主義思想的仰慕者,甚至進入中國。經過八年的國共內戰,史明發現中國與台灣的差異,也從中萌生的台灣意識,覺悟到台灣民族需要獨立。
堅持台灣獨立並非易事,史明一直在台、日、中之前尋找台灣民族的位置。國共內戰後,史明從中國回到台灣後,看見的是二二八事件之後被整肅的台灣社會,於是又萌生了武裝反抗的想法,想要密謀刺蔣,行動未成就先被發現,因此逃亡到日本。赴日期間,史明先在1962年寫了日文版的《台灣人四百年史》,1980年則出版了漢文版。對當時許多台灣人來說,這是認識台灣的開始。
史明教育基金會常務董事、蕭泰然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陳秀麗說,全家1981年去到洛杉磯,對民主運動、台獨思想沒什麼概念,一直到到後來接觸台灣同鄉會、FAPA(台灣人公共事務協會),才有機會讀史明的《台灣人四百人史》才認識台灣。台灣中社社長廖宜恩表示,他在1981年赴美留學,史明也在當年在台灣人社團巡迴演講,他在留美2個月後聽到史明的演講,開啟了他一生追求台灣人出頭天的理想與志業。
堅持理想一世紀
史明逃亡到日本之後,在日本開設中國餐館,陳秀麗說,史明在池袋開設的餐廳很小,一到三樓都只有幾張桌子,四樓是講課的地方,還聚集了一些台灣人例如盧修一,五樓才是他自己生活的地方。「一個台灣士林的有錢人囝仔卻在那裡堅持台灣應該走的路,令人感到欽佩。」史明基金會董事長黃敏紅說,「為何100年可以堅持一個理想、為什麼都可以不改變?過去我們都相信可以犧牲生命才是英雄,現在我相信,可以堅持理想不改變才是英雄。」
陳秀麗說,「史明一生對台獨的堅持,不論統派、尤其獨派,看到史明還是咬緊牙關,一生以台灣若未能獨立,就無法瞌眼離去。」史明在1993年回到台灣,當時已經76歲,仍在和平東路、師範大學一代的公寓開課,宣揚台獨理想,不向當政者妥協,陳秀麗說,「史明都是隨時為台灣最要緊的事來努力做,甚至革命也不怕被抓,而史明在台灣各地都成立獨台會,敲鑼打鼓、親自帶車隊在台灣全島宣揚理念。」
台灣教授協會會長林秀幸說,史明作為「台灣獨立之父」的意義在於他早就走過台灣獨立「左右對抗」那種虛擬的命題,他用個人生命實踐,解決了這些表面上看似衝突的東西,他是走入中國,看到中國共產黨虛有其表、實為獨裁,史明讓我們所景仰的,是讓台灣獨立「不會被不明究理人抹黑是做為民族資本家的同路人」,他個人的生命歷程讓台獨運動有崇高理想,也就是民族自決、打破階級、反抗殖民帝國合而為一的道路。
對於自己的百歲生日活動,史明沒有表達太多,但仍可發現心中的想望仍是台灣獨立,並表示如果,蔡英文總統競選連任,會繼續支持,盼在蔡英文領導之下,台灣各項改革能更加速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