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男遊祕魯「腫成香腸嘴」求診 手術活捉3隻孵化馬蠅幼蟲
香腸嘴裡活捉蟲蟲!33歲陳先生去年10月中到祕魯旅遊,返台2週後竟腫成「香腸嘴」,到皮膚科診所被診斷是皰疹,治療之後未見改善,直到轉診到馬偕醫院,才發現是被少見的「馬蠅」寄生,且蟲卵已經孵化成3隻約2.5公分大的幼蟲,在嘴唇鑽來鑽去,經過開刀3隻幼蟲順利取出,傷口已復元。
陳先生去年10月中到祕魯旅遊,在馬丘比丘住宿當地雨林區民宿,疑似嘴唇遭馬蠅寄生,他11月初返台發現嘴唇表面有一點破皮並不以為意,2週後竟嘴唇腫大且伴隨疼痛。陳先生到診所被診斷是皰疹,但口服抗病毒藥物、抗生素及藥膏治療也未見改善,轉診至馬偕醫院口腔顎面外科才發現病因。
馬偕醫院口腔醫學部主任劉崇基表示,陳先生傷口初期與一般昆蟲咬傷相似,小型丘疹也容易與皰疹混淆,不過陳先生自述照鏡子時隱隱約約看到有東西在動,且嘴唇有3處傷口持續滲出液,才發現是少見的馬蠅蟲卵寄生,且蟲卵已寄生在體內孵化成幼蟲,手術後順利取出3隻寄生於嘴唇的馬蠅幼蟲。
劉崇基表示,國內遭馬蠅蟲卵寄生案例罕見,以往只有2次,還是發生在頭皮,寄生在嘴唇是行醫首見,由於嘴唇附近有大血管,蟲體為躲避容易碰撞造成出血,雖然曾經嘗試在門診夾出,但因病人無法忍受,才改以全身麻醉手術。
馬偕紀念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黃偉新指出,馬蠅主要分布在中南美洲,自墨西哥至阿根廷和智利北部都是主要活動的範圍,一般生活在潮濕的熱帶森林地區和樹木繁茂的低地,馬蠅會將蟲卵產在其他節肢動物(如蚊子)的腹部,當蚊蟲叮咬宿主時,蟲卵就順勢落到傷口上,卵在宿主的體溫下孵化成幼蟲以後,再從叮咬的傷口或毛囊鑽入皮膚內,因為通常都無痛,難以察覺;只要能將幼蟲完全取出,傷口通常能癒合也少有併發症發生。
馬蠅蟲卵寄生傷口起初像昆蟲咬傷,之後變為癰瘡,皮膚出現紅色突起,並在傷口隆起小結節的中央傷口有漿液性血水的滲出液,受感染者可能會因蟲體蠕動而在夜間感覺間歇性疼痛以及搔癢感,或有異物蠕動感;若寄生在頭皮或臉上則會因為肌肉層過薄,疼痛感強烈。
黃偉新提醒,穿著淺色長袖衣褲、進入叢林區戴帽子以保護頸部及頭皮,不擦香水或使用體香膏、衣褲無法包覆的皮膚則選用適當的防蚊液並適時補擦。若曾至高風險地區回國後發現身上有不明類似蚊蟲叮咬傷口,又遲遲未癒合,應盡早就醫,並主動告知旅遊史。
更多《鏡新聞》報導
Cosplay《原神》文昌廟喊「全都落榜吧」 廟方氣炸要她下架
3姊弟遭撞飛!Cheap怒轟「斜的斑馬線」 疾呼3措施護行人安全
不只黃大米!「21萬義大利團」再爆吃住都很雷 旅行社回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