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美國廠量產延後1年!最大致命傷難解 張忠謀這句預言又命中

記者呂承哲/綜合報導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在上週法說坦言,美國亞利桑那州廠興建面臨一些挑戰,量產時程恐自原訂的2024年底,延後至2025年,由於台積電在當地的建廠行動延遲,先前才從台灣緊急與供應鏈調度500名員工前往當地協助,先前還有美國工程師抱怨台積電隨叫隨到文化、控訴在台積電上班與生活相當殘酷,讓劉德音一度說重話,「但是不願意值班的人,就不要來參加這個產業」。半導體專家認為,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之前的警告,一語中的。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圖/中天新聞)

張忠謀曾經提及,台灣半導體製造相當有競爭力,但這個競爭力僅限於在台灣營運,因為成本過高、海外管理不可能如過去美國管理海外機構的權威,台灣管理者不可能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廠區管理,如同英特爾一樣好,強調台灣廠商要到當地管理相當困難,根留台灣是最有競爭力的選擇。

張忠謀去年接受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邀請發表演說,談論到美國半導體人才發展,強調當地嚴重缺乏晶片製造相關人才,這對於美國打算建立本土半導體生產線是很大挑戰。張忠謀提到,美國設廠成本太高,位於美國奧勒岡州的晶圓廠已經營運25年,他深知在美國晶片製造的成本有多高,所以即便該廠區有獲利能力,但沒有任何擴大產能的打算。

張忠謀也警告,「在美國晶片製造的成本,比台灣要高出50%,所以怎麼比都贏不過在台灣晶片製造的利潤,將是昂貴且徒勞無功的行動」。

綜合媒體報導,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研究員暨總監劉佩真指出,未來美中兩強對抗的架構不變下,全球半導體產業原先是以自由貿易與各國專業分工模式運作,過往晶片製造生產地在亞洲地區,如今美國要求這些半導體生產線要移往美國,違反市場自由貿易運作機制,這使得很多配套措施都還沒完備,就要讓美國面臨本土半導體供應鏈建立的高度困境,這將付出更大成本。

劉佩真也提及,張忠謀過去對美國推動半導體本土化的看法,也在台積電宣布美國亞利桑那州量產時程延遲這件事情獲得印證。

延伸閱讀
不只輝達搶台積電產能!傳蘋果採用不同技術 產品最快2025年問世
晶片製造本土化關鍵一環! 傳美日又心動要求台積電擴產投資
老大哥回神?英特爾Q2意外虧轉盈 分析師透露:台積電內部很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