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 AI 晶片為功臣!丹麥助聽器大廠 Oticon 新 AI 藍芽助聽器 Real 如何助聽損者正常生活?

【民眾網編輯孫敬 Archer/綜合報導】

丹麥百年助聽器大廠「Oticon」奧迪康,今年 9 月推出全新 AI 藍芽助聽器「Real」,搭載台積電 AI 晶片和奧迪康開發的「BrainHearing」技術,能有效將人聲吵雜場域的聲音,做到「人聲精準收音」與「聲音降躁」效果。

科林助聽器現場帶聽損者實測奧迪康 AI 藍芽助聽器。Photo Credit:科林助聽器
科林助聽器現場帶聽損者實測奧迪康 AI 藍芽助聽器。Photo Credit:科林助聽器

奧迪康藍芽助聽器「Real」是由 1200 萬種聲音場景資料庫訓練而成

「人們是透過大腦來聆聽聲音的,而不是耳朵」,奧迪康資深教育訓練聽力師 Maureen doty tomasula 接受訪談時表示,人們對聲音起到的注意力跟反應,其實是經由大腦「運算」控制出來的結果,因此對聽損者來說,改善他們的聽力並不是從耳朵下手,而是替大腦「辨識」聲音的來源。

正常沒有外力傷害情況下,人年老時耳朵內的毛細胞會越來越少,聲音透過毛細胞震動後傳送到耳朵後的音質、音量會跟著降低,若是經由外力受損影響耳朵的聲音接收,也會進一步干擾大腦判讀聲音,Real 的定位便是藉由 AI 替聽損者建立 1200 萬種不同聲音場景資料庫(如教室、公車站),來降低大腦運算聲音所需要花費的功率。

Maureen 談奧迪康藍芽助聽器 Real 是由 AI 運算 1200 萬種不同聲音場景資料庫而成。Photo Credit:孫敬攝
Maureen 談奧迪康藍芽助聽器 Real 是由 AI 運算 1200 萬種不同聲音場景資料庫而成。Photo Credit:孫敬攝

跟市售傳統助聽器相比,Real 解決了聽損者在使用助聽器時,容易受到人聲以外雜音干擾的問題,即便在多人聚集的空曠地區、室內聚會時,Real 也能辨別正在和助聽器使用者溝通對象的聲音。除了主要對話的人聲接收,Real 會幫助聽損者將周圍環境做到類似降躁、舒緩耳鳴的的效果,以利主要對話人聲能透過助聽器傳送到耳朵中。

奧迪康藍芽助聽器 Real 無線耳機。Photo Credit:孫敬攝
奧迪康藍芽助聽器 Real 無線耳機。Photo Credit:孫敬攝

對 Real 在台未來發展前景,Maureen 引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全方位聽覺健康中心陳光超副院長,提到台灣「151 萬有聽損問題的國民中,只有 2.3% 的人有尋求協助」助聽器使用率數據為例,她認為改善助聽器「使用者體驗」將會成為打破大眾對助聽器刻板印象的關鍵之一。助聽器在台灣之所以容易有負面刻板印象,一部分跟早期助聽器功能性不夠全面、外觀設計多有關連,且在多聲音環境中難做到人聲分離,導致聽損者不容易融入一般人日常生活。

Real 規格上現有兩種,充電型充電僅需 3 至 3.5 小時,在支援藍芽連結下平均使用時間為 20 小時。拋棄式電池型正常使用可持續 4 至 5 天時間,可傳輸距離為 3 公尺,使用電視串流器連結則可達 10 公尺。

科林助聽器與奧迪康藍芽助聽器合作,一步步從教育市場開始做起

台灣聽力語言學會理事;同時為科林助聽器聽力師蔡鋕鑫受訪提到,過往民眾認為聲音是用耳朵聽,但其實是用的是大腦,聽力損失也是導致失智症其中一個原因,聽力受損放著不管的話,造成失智症的風險會跟著提升,顯現出助聽器會是聽損者面對失智症不可或缺的工具。

在今年 9 月科林助聽器成為奧迪康助聽器台灣唯一代理商後,也積極地透過衛教、實測的方式來跟長者、聽損者溝通,從最基礎的教育市場一步步做起。蔡鋕鑫分享台灣助聽器 9 成以上都是進口,也從一年 4 萬多顆成長到 6 萬多顆,在台灣 151 萬聽損者,只有 2.3% 尋求協助的狀況來看,聽損者和助聽器的市場仍有相當大的成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