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氣象合作 先進S-POL雷達改善預報

目前是最後一波梅雨,即將出梅,接著又是颱風季節。國際研究團隊從美國運來先進的降雨雷達設備,和日本、韓國、台灣合作,進行規模最大「豪雨觀測和預報」實驗,了解雷雨胞發展過程,精準預報降低災害。

氣象局氣象預報中心主任 呂國臣:「比如說時雨量可能超過了10幾、20毫米,氣象局才會用這個資料去做,要不要發布類似大雷雨即時訊息,或者是大雨或豪雨(特報)。」

雨都下了才發出訊息,這是現有作業雷達,對於強降雨偵測的困境,如何突破重圍,最近在新竹海邊多了一座S-POL雷達研究型設備,比起傳統雷達,功率大、靈敏機動性高,解析度也更好。

美國國家大氣科學研究中心主任 李文兆:「一般的雷達從底層掃到上面,大概是11層,差不多要花6分鐘,而我們如果做垂直掃描的話,大概是每10秒鐘,就可以得到一個垂直剖面。」

氣象局氣象預報中心主任 呂國臣:「傳統雷達的回波,我們可以看得到,從雷達往外掃描出去,電磁波的衰減也比較快,所以只有看到比較近的,有比較強的回波,那透過S-POL雷達,比較清楚可以區分一波一波的雷雨胞的結構。」

圖上的色彩藍到紅,代表雨滴疏密程度,每個色塊範圍,透過S-POL雷達分析,相對清楚完整,還能夠看到更細微的雨滴,在雨落下之前,就能偵測到,讓預報員掌握前兆,提前半小時了解接下來降雨情況。

氣象局氣象預報中心主任 呂國臣:「梅雨鋒面接近的時候,我們從氣象局的雷達回波看,宜蘭這個地方發展,然後往台北盆地移動進來,可是我們跟美國科學家在討論的時候,他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再往前去追溯,我們發現這些雷達回波的母雲,原來是長在苗栗附近,我們就可以研判出這一朵雲,冰在哪裡水在哪裡,將來可能變化的情境。」

由於台灣氣候、地理環境特殊,強降雨發生頻繁,因此這座S-POL雷達,是研究團隊二度從美國運來台灣,要從5月梅雨季觀測到8月颱風季,未來數據進行分析後,也會和台灣共享,提供國內更精準預報。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防災士培訓到關懷士計畫
高溫高濃度漂白水 瀰漫空中吸入恐傷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