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發展準外交關係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外交部長吳釗燮9月20日接受美國媒體專訪時表示,目前不尋求和美國建交,給國人有緊急煞車的感覺,像是講給北京聽的。10月6日立法院朝野一致通過「請求美國協助抵抗中共」、「台美恢復邦交」兩決議案,民意的呼聲與吳部長的講法落差頗大。以台美建交問題之複雜嚴重性而言,在互辯之前如能先做利與不利的剖析,再謀出路,會更務實而不致流於意氣之爭。

筆者認為有利台美建交或復交的因素如下:一、台美「反中」的國家利益已漸趨於一致。美中在川普執政後競爭惡化,加上大陸推出「一帶一路」戰略,並在南海搞了8個「違章建築」的軍事堡壘化人工島為海上絲路護航,此與美國的「印太戰略」南海生命線嚴重衝突,美亟欲除之而後快。民進黨迄今也未放棄反中的台獨黨綱。

二、中共十分顧忌兩海作戰。即使中共考慮武統,但因美中在南海戰略衝突有隨時爆發熱戰的可能,台海、南海的發展相互牽制,迫使中共在任何軍事行動前需要三思。

三、川普執政團隊多次讚美台灣自由民主,直指中共霸道破壞人權,此類高層言論歷年來不多見。

四、美國軍售台灣從未停止。

至於台美建交的不利因素則有:一、台灣沒有美國駐軍保護。美國未從南韓撤軍,亦屬分裂的兩岸,台灣缺此條件。二、兩岸被雙重承認的可能性極低。雙方在土地、人口、國防及經濟等綜合實力,達到勢均力敵時才有可能被雙重承認。試想我們今日若擁有長江以南的領土,國際處境將如何?

因上述不利因素幾乎無法克服,因此國人不宜有台美建交的過度遐想。但諸多有利因素也可促使台美可能建立「準」外交關係。政府不妨與美方協商,將我駐美機構現名改為當年中共與美建交前的「聯絡處」(Liaison Office),此舉針對性強,富政治意義,美國也不必更張既有的一中及戰略模糊政策。聯絡處名稱宜用中華民國,可為中共反台獨拆彈。或可仿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在聯合國觀察員之名,改為Mission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o the US,除不觸及各敏感點外,也具國際意義。(作者為世新大學新聞系兼任教授、退休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