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菜教母黃婉玲:做菜先學原味

「台菜教母」黃婉玲致力復甦與傳承台菜文化,從2010年出版《尋找台灣古早味:讓人難忘的36種絕妙好滋味》以來,寫作、開課不斷,並推廣「台菜飲食文化復興運動」,她認為台菜最喜歡用甘草、胡椒粉等取得容易、便宜又有養生效果的藥材。

早期生活刻苦的年代,衍生出來的台菜也喜歡利用食材互相撞擊的力量產生美食,自然蘊藏著移民色彩,黃婉玲不只寫台菜,也學做菜。剛開始經常帶著失敗的作品回家,日久還有點厭倦,後來發現失敗關鍵在於「太有主張,又有自己的口味。」

她說,「做古早味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平常3餐可以任性的做出想要的菜餚,但做古早味就要認味道,抓住老祖先的口味,這樣做出來的才是原貌。

在日後教導烹飪時,黃婉玲重視「試吃」的重要,叮嚀不要只求「好吃」,重要的是必須記住它的味道,吃不懂繼續吃,但不要大口,要小口小口品嘗並記住它的味道。

她分享,記住味道並不難,因為第一次吃到未曾吃過的東西,印象永遠是最鮮明,所以做菜時要先學會原味,才去思考是否能創造更好的,不要一開始就想創新,她常鼓勵學生要放空學習,先學會依樣畫葫蘆幾次,這樣便容易學會做菜。

她進一步提到,待熟練之後就可以了解其邏輯,這是最快速方式,若剛開始就把邏輯搞錯,反而錯失按部就班學習的機會,而《被誤解的老台菜》則是透過文字與照片傳承台菜美味,讓無法進教室上課的台菜愛好者,也能跟著書籍學習台菜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