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藝術家李俊陽登雪梨雙年展 廟會原民文化元素吸睛

(中央社記者楊淳卉雪梨5日專電)台灣藝術家李俊陽登上3大國際藝術雙年展之一、第24屆「雪梨雙年展」,其作品融合民間信仰、廟會、原住民文化及東方元素,讓澳洲學者直呼「台灣藝術文化太有趣」,更盛讚讓人想到80年代引熱潮、無師自通的台灣畫家洪通。

文化部駐雪梨辦事處文化組與「雪梨雙年展」(Biennale of Sydney)今年二度合作台灣藝術家參展計畫,共同支持原住民藝術家宜德思‧盧信(Idas Losin)及李俊陽2名台灣藝術家參展。雪梨雙年展於閉幕週、4日在展場之一的「藝術空間」(Artspace)舉辦「台灣焦點活動」藝術家李俊陽場次。

雪梨雙年展執行長摩爾(Barbara Moore)特地披著宜德思‧盧信致贈的泰雅族織布圍巾致詞,她表示,本屆雪梨雙年展自3月開展以來,迄今3個月超過60萬人次參觀,她也感謝台灣文化部、駐雪梨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及台灣藝術家共同參與這項文化盛事。

駐雪梨辦事處處長吳正偉說,台灣藝術融合亞太與西方文化,兼具傳統與現代,展現台灣社會多元及包容性,這些特色都呈現在李俊陽的作品。適逢六四天安門事件35週年,他也強調眾人在這重要的日子齊聚一堂,為的是表達對言論自由、藝術自由及個人自由意志的支持。

李俊陽在「雪梨雙年展」共有2件參展作品,一件是長達10公尺的大型畫作「廟會交陪仙仙仙」,另一件是由12個竹節人組成的「竹節戲偶劍客系列」。

儘管李俊陽因健康因素未能親赴雪梨,他仍錄製一段影片,與觀眾分享他的創作歷程。李俊陽在影片中表示,他的家人從事電影看板和廟宇彩繪,他算是家傳的繪畫與藝術天分。此外,由於在台東出生、花蓮部落長大,從小就與不同族群一起上課,接觸多元語言,這樣的經歷深刻影響了藝術創作。

李俊陽分享作品「廟會交陪仙仙仙」是因2016年台灣策展人龔卓軍為了有關「交陪」的展覽,將他帶到台南佳里糖廠蕭壠文化園區駐村3個月的創作成果。作品呈現許多生活累積,包括觀察台灣廟會、儀式,漢人或原住民文化、東方原始元素,再加上地獄、山海意象等組成畫作,對於台灣的宗教儀式、視覺語言符號進行整理。

昆士蘭科技大學創意產業及視覺藝術副教授麥金泰(Sophie McIntyre)與雪梨雙年展助理策展人菲力普斯(Billie Phillips)進行座談,討論1970至80年代李俊陽成長時期的台灣歷史,包括解嚴後的民主運動、本土運動、原住民文化、廟宇文化和傳統藝術等。

座談中並提及李俊陽自學且多才多藝,作品擴及繪畫、雕塑、裝置藝術等。麥金泰說,李俊陽的創作讓她聯想到在80年代引發熱潮、同樣無師自通的台灣畫家洪通,猜想李俊陽的創作可能受到洪通影響。

麥金泰也分享去年曾率學生參訪台北雙年展,實地觀賞李俊陽現場創作,她盛讚李俊陽是非常獨特的藝術家,更大讚台灣的藝術文化非常有趣,鼓勵大家應到台灣一遊。(編輯:張芷瑄)113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