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適生活】 世上唯二用繁體字的地方

作者親身來到台灣後,發現台灣人的溫情、有禮和善意,令人更願意往來此地。(圖:Shupin Zeng)
作者親身來到台灣後,發現台灣人的溫情、有禮和善意,令人更願意往來此地。(圖:Shupin Zeng)


有一次出遊,在酒店搭電梯時教台灣朋友如何用廣東話唸他們的名字。有個陌生人聽到我在說廣東話,便跟我們搭訕。作為在台灣生活一陣子的香港人,已很熟悉這種「你是香港人」式的搭訕主題。通常這種搭訕的起手式是確認身份:你們是香港人嗎;確定後肯定自己的猜測:這個口音一聽就知道喇;再來就是講他們去過香港的哪裡、吃過什麼好吃的,或任何他們知道關於香港的主題:我去過尖沙咀阿,那邊的大排檔「好好食阿(用廣東話講)」/我很喜歡周星馳、我會唱那首《海闊天空》。遇到前者我立馬用台語接上「對阿,這欸好甲阿」,後者就會用廣東話講句對白或唱一小段,現場就會充滿快活的氣氛。

今次遇到的搭訕跟以往完全不一樣。他是個中年男人,戴著鴨舌帽、穿有領 Polo T-shirt、身材微胖,是很典型的台灣叔叔樣子。他一開口就說:香港阿,跟台灣是唯二用繁體字的地方,所以我們的文化很多相似的地方。我已經忘記了我如何回覆他,應該是沒什麼內容,因為我們只搭上幾句,他很快就離開電梯了。當時我在想為何他會覺得用繁體字的地方文化就會相似,而不是說同樣語言的地方。通常講台港相似,最直觀可能是一些對普世價值的追求,但他強調是「繁體字的地方」,那又要想繁體字和與它相對的簡體字有什麼分別。作為一個普通文科的學生,文字並不是我的專長,以我在日常生活及媒體吸收到的資訊來說,簡體字比起繁體字最大差別就是少了一個中文字的靈魂。

最經典的例子應該是「愛」字,當它變簡體字就是「爱」,失去了心的爱還算愛嗎?還有「誠」信的「诚」,失去了言的「诚」還有誠嗎?這些都是在媒體上看過讓我印象深刻的說法,以前學習中文字,老師都會說中文的部首反映著字的類別、含義等,但他們都講最籠統的例子,如草花頭就代表是植物、企人邊就是跟人相關,很多其他部首都沒有解釋過,自然也不會由一個字的部首去聯想其含義。有一次跟朋友聊天,講到他最近研習佛學,講萬物皆因緣起,一切事物的出現都是由千千萬萬個因緣結合而成,讀到這裡他才感悟到,「緣」的絞絲邊原來是指緣份就像絲綢般互相交纏,這個說法讓我大開眼界,從來只有聽老師講英文字的字根來源是哪個古希臘文字,沒有聽說過一個中文字的設計也有那麼深奧的意涵。

我不確定大叔講的「文化相似」是指我們用繁體字令我們在用字表達上有更相似的方法,還是他單純覺得台港人有其他文化習俗相似的地方,但台港人之間確實有著一種連繫。香港的中小學教育很少會提到台灣這個地方,歷史、地理、常識課好像都很少出現,也有可能是我不專心,總之我對台灣的第一個印象是去自由行的好地方;第二印象就是從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生》中,看到台灣的風景、九份放天燈,加上浪漫的愛情故事,縱然對那邊的歷史文化一概不知曉,仍讓人對台灣充滿遐想。

親身去到台灣後,發現台灣人的溫情、有禮和善意,令人更願意往來此地。對我來說,與其說是文化相似,不如說是大家友好的互動、相處時氣氛和諧快樂,什麼歷史文化交流便油然而生。談不談得上是繁體字的功勞我則沒有頭緒,因為台灣有些繁體字香港人也看不懂,尤其是公文和台語漢字,但心理上看到繁體字的確會有種熟悉感,或許是讓香港人更容易靠近的因素之一。

作者》今晚打老虎  曾是香港上班族,目前來台重返校園讀書,對美食情有獨鍾,希望用文字記錄香港。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台適生活】港式料理 – 咕嚕肉
疫情‧戰爭‧世界新秩序:中國和西方世界漸行漸遠
白紙抗議一週年回顧(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