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助攻 全台首例農村微水力示範機組花蓮設置

水力發電零污染、零排碳,而且具有源源不絕優勢。花蓮吉安鄉南華村民從2014年開始利用農田水圳展開微水力發電實驗,發展出簡易發電應用模式。今年開始獲得台電東部發電廠協助,投入專業技術人力,補足「最後一哩路」,設置了微水力機組,可實際運用於社區食農與綠能教育,並作為公益防災電能,成為台灣農村首例微水力示範機組,具有重要指標意義。(劉敏娟報導)

台電有鑑於「花蓮農村矽谷實驗室」在南華村福慧有機農場展開的微水力計畫已見雛型,但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因此指示挹注專業設備、人力協助民間發展微水力,2020年2月起,將東部發電廠研製的「川流式微水力發電設備」架設於福慧農場旁的水圳,運用了「UPS-不斷電系統」,UPS內有電瓶,可以穩定供電,農場設置一間以貨櫃屋改裝成的「綠能+食農教室」,穩定的微水力電能可以供應教室內電燈、電扇、以及電視使用,並設置公益座充,一旦遭逢颱風豪雨等停電時刻,居民就可以利用微水力發電的公益座充,用於手機或電動腳踏車緊急充電。

9月24日在福慧有機農場舉行的「東部發電廠協助地方發展微水力成果發表會」,包括行政院東辦副執行長郭應義、水土保持局副局長林長立、花蓮分局長陳淑媛、花蓮縣府代表、台灣環保聯盟、台灣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台電各地發電廠廠長,宜蘭農田水利會會長,宜蘭、花蓮許多社區幹部、秀林鄉長、南澳鄉長等各界人士特別前往觀摩參訪。

台電電源開發處長林武煌說明:「台電一般都是大水力、大機組,但發現農田圳路也具有非常寶貴水資源,灌溉之後,也可以提供發電使用,200瓩發電規模以下定義為微型水力,雖然發電能量很小,但小小水力也可以利用,我們來這裡勘查許久,與福慧農場協商,做成一個微水力機組,讓周遭鄰里社區來觀摩了解,作為能源教育場域。這樣的成果也可複製分享,積少成多,協助綠能農業推廣。」

東部發電廠廠長李重億表示,2017年東部發電廠已經在立霧溪裝置微水力機組,但都是運用在廠內,這是首次和農村社區合作,今年年初開始進行規劃、施工、測試,終於克服豔陽與小黑蚊考驗,同仁集思廣益,找相關文獻,不負使命,完成福慧農場微水力示範機組,發電量約200瓦,一天可發電約4.8度,大約是一般家庭每天10度用電量的一半,而且是純天然綠能。全台類似的水圳非常多,如果串聯起來,就可以成為微電網,不容小覷,今天只是一個開端,不是結束。

農委會水土保持局副局長林長立認為,2年多年就知道社區的願景是朝綠能發展,因此水保團隊在2018、2019年一直陪伴社區進行微水力實驗,一直到2020年由台電專業技術能力進駐,終於展現如此成果,台電不以善小而不為,農村水力如此豐沛,把小善積成大善,效益就能擴展出來。

水土保持局花蓮分局分局長陳淑媛認為,台灣農村社區遍布大小水圳,是最潔淨的綠色能源,水土保持局執行「農村再生」計畫,南華村居民經過培力課程,期盼建構永續的生態社區,而發想出微水力運用模式,經過多年努力,終於開花結果,也吸引西部社區前來取經,期望這項地方創生模式成為開路先鋒,吸引更多專業領域人士投入研究,使微水力小兵立大功,在全台具有圳路或水資源的社區發展運用,為台灣綠能開創新頁。

「花蓮農村矽谷實驗室」創辦人洪健龍與福慧有機農場主人梁紹強都強調,微水力運用包含「創能、儲能、節能」三種概念,雖然水圳提供潔淨綠能,但難以避免垃圾干擾,非常感謝台電以「UPS」設備,平常在水力豐沛時儲能,就能穩定供電,此外,節能設備也非常重要。他們認為這是一個重要起步,但後續還是不斷精進研發,才能讓微水力遍地「開發」。

全台首例農村微水力示範機組相關資訊,未來可以上台電官網或者「花蓮農村矽谷實驗室」粉絲專頁搜尋https://www.facebook.com/102421018293575/posts/102422034960140/?substory_index=0。(攝影:劉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