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青赴陸創業 首重「接地氣」

中國時報【陳柏廷╱廈門報導】 大陸官方近期頒布連串惠台政策,不少是扶助台灣青年赴陸創業、就業。不過,談及台青赴陸創業「甘苦談」,北京創業公社台灣區負責人鄭博宇直言,台青赴陸創業首先一定要想辦法「接地氣」,並仔細研究大陸各地創業扶助政策,如只為「補助金額」,恐最終鍛羽而歸。 大陸今年對台工作重點調整為「一代一線」後,鼓勵台青赴陸創業、就業,無論宣傳或扶持都不遺餘力;不少年輕人鑒於台灣薪資不佳,看上大陸補助金額誘人,也選擇大膽西進。 近年輔導不少台灣創業團隊落地大陸的鄭博宇說,大陸對台青幫扶,幾乎可用盡心盡力形容,比如今年海峽論壇就推出高達6000多工作機會,福建省也祭出1.6億台幣創業基金,這對有心赴陸台青都是大利多。 而隨著越來越多台灣創業團隊前進大陸,鄭博宇認為,台灣青年到大陸不管創業、就業,一定要懂得先放下身段,懂得「平視」大陸,才能真正融入當地。這雖老生常談,但卻是有意赴陸的台青,須先跨過的首個門檻。 跨過「接地氣」這關後,必須懂「因地制宜」。鄭博宇說,所謂「因地制宜」是指台青要仔細研究大陸各地創業扶助政策,及政策扶持產業類別為何,不是一窩蜂往北京、上海闖。 鄭博宇指出,由於閩台地理位置近,福州、廈門等地又特別針對台青中、小、微型項目加以扶持,因此沒創業經驗的台灣青年,很適合選擇廈門作西進首站。 不過「補助是一時」,如果過份依賴補助,卻忘了把重心放在經營事業,這樣是支撐不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