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改國是會議落幕 能否落實是成敗關鍵

司法改革是蔡英文總統去年在就職演說中宣示的重大政策,雖然國是會議已落幕,司改工程卻不能因此停下腳步。蔡英文總統已宣示未來五大工作重點,在國是會議中做出的近200項決議能否落實,將是這波司法改革成功與否的關鍵。 司法改革國是會議在12日總結會議結束後落幕,共通過近200項決議。在總結會議中,外界最關切且憂心的,莫過於這些決議要如何落實。蔡英文總統在總結會議一開始就強調,國是會議不是大拜拜,不會開完會就船過水無痕。在接下來形成法案的過程中仍會諮詢大家的意見,讓司法改革的內容更加完善、周延。總統也在總結會議最後提出五大工作重點,表示她的責任不會隨著國是會議而結束,真正關鍵在於後續的行動。 ◎總統緊盯後續工作 定期對外說明 首先,總統表示,她將親自緊盯改革進度,並請前大法官林子儀召集一個諮詢小組,定期向她報告民間對於司改進度的監督意見;她也會做好院際協調的工作。 另外,對於不需修法的改革事項,總統也要求相關部會儘速提出可行方案,行政院也要建立跨部會協調機制。總統:『(原音)我要請司法院、行政院相關部會,不只是要堅定改革的方向,更要加大改革的力道和速度。對於達成共識、並且不需要修法的改革事項,請盡快提出可行方案來據以推動。也請行政院建立一個機制,做好跨部會工作的分工與協調。』 總統並要求司法院及行政院每半年一次、定期向社會說明改革進度;相關部門也要儘速向國會充分說明,並廣徵社會的意見,一旦形成共識,就提出草案送入立法院審查。 ◎人民參與審判優先立法 司法院長許宗力則在會後指出,初估這次司改要修的法律非常多,包括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法院組織法、法官法及大法官審理案件法等。 為避免所有法案在立法院司法法制委員會審查「塞車」,許宗力表示,他將設定優先順序,第一波是在今年底前,將人民參與審判相關立法以及大法官審理案件法送進立法院。至於其他法案,則大多數會在明年上半年送出,最晚在下半年完成。許宗力:『(原音)人民比較希望能夠參與審判的呼聲蠻高的,所以目前我們是會把人民參與審判法,這個法律的名稱還沒有定案,我們目前會加緊腳步,如果可能的話,會希望讓人民參與審判法,可能的話,我們希望能夠用最優先的順序,能夠在年底以前就完成立法、送到立法院。』 ◎司改委員建議設監督委員會 之前,年金改革國是會議做成的相關決議在立法院修法時被推翻,這次司改國是會議的諸多決議同樣要靠立法或修法完成,外界不免憂心,民進黨立法院黨團也表明「不會照單全收」。 台大法律學院教授張文貞在總結會議發言時便曾指出,1999年司法改革的決議18年來一直無法落實,最大的困難就是在立法院遇到特定利益團體或立委選舉的政治考量,所以她建議仿照司改國是會議籌備委員會的形式,在總統府下設民間委員過半的監督落實委員會,任期2年,並由總統或副總統擔任召集人,監督司改結論的落實。張文貞:『(原音)我們需要一個受到民間信賴的、有公信力的、受到社會信賴的這些相關人士組成的監督委員會,能夠,用白話來講,替司法院或法務部擋子彈,擋選舉政治或常態政治、只為了選票利益的子彈,我想它在立法過程當中去凝聚民間共識、去凝聚說服的能力會比較好一點。』 不過,同是台大法律學院教授的林明昕態度則比較保留。他認為,在民主法治架構下,還是要回歸體制內落實。他強調,如果要設立有關監督落實的單位,必須權責相符,不能成為太上政府。 ◎全民監督檢驗 打造全民司法 這次司法改革國是會議歷經了近9個月的討論,5個分組共召開了40場會議,可說是為司法制度及體系做了一次大體檢。如果說這次的司法改革就此劃下完美的句點,未免太過樂觀,面對這項龐雜的工程,現在不過只是畫好了藍圖,未來要如何打好地基、逐步建造出堅固實用的大樓,才是成功與否的關鍵。 既然這次司改的目的是要打造「全民的司法」,全民就該仔細檢驗,讓蒙上雙眼的「正義女神」代表的是公平與理性,而不是看不見民眾的感受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