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不完.賣不掉通通交給牠 黑水虻廚餘清道夫

環保議題越來越夯,包含廚餘也要設法解決,因為要防堵非洲豬瘟,兩年前開始,政府禁止養豬業者用廚餘飼養豬隻,導致一般家庭吃剩的食物,果皮等等交給清潔隊之後,最終是進了焚化爐、或掩埋場,但,燒廚餘可會簡短焚化爐的壽命,如果燃燒不完全,還會產生有毒氣體。想要解決廚餘困擾,民間找來一種外來種的生物,叫做黑水虻來幫忙。牠的外表小小的只有2公分左右,很像大水蟻、也像螢火蟲,有人說,牠是僅次於蜜蜂,對人類最有幫助的昆蟲。因為可以消化廚餘之外,連家禽牲畜的糞便也可以吃下肚,而且,黑水虻消化之後的便便,還可以做成有機肥,小小的昆蟲,可以轉化人們煩惱的事情,加上黑水虻的壽命很短不到十天,不會影響自然環境,可以說是一種重要的資源昆蟲。

牠短暫渺小的一生,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1919食物銀行總監 張謙方:「以正常來說,一隻黑水虻的壽命,大概就是40天,現在就是把這些廢棄物,這些廚餘,這些有機質轉化成為蟲。」

從早吃到晚、葷素不忌,但這只是階段任務。

1919食物銀行總監 張謙方:「這些的白色的蟲,牠會是一個非常好的飼料的來源。」

1919食物銀行總監 張謙方:「這是堅果嘛,要到10月17日(過期),2023年10月12日,可是它就是因為外包裝破了,所以也沒有人要買。」

一個破損,完好的分裝包都要偋棄,可惜嗎?但賣場裡每天都在發生。所有這些消費者看不見的浪費,最後去了哪?答案顯而易見。

1919食物銀行總監 張謙方:「台大徐世勳老師,他們研究台灣這樣一年,一年這些東西,大概是浪費了367萬公噸。」

1919食物銀行台中園區,將食物邊角料做成熟食料理包。倉庫裡也塞滿賣場淘汰的即期品或格外品,捐給弱勢供餐據點,至於不能再吃的食物怎麼辦?交給牠。

「你可以看到呢,我身邊有很多的成蟲在旁邊飛,如果你有密集恐懼症的話,你可能會感覺到相當地害怕,我有一種群魔亂舞的感覺,但實際上呢,這個黑水虻的個性是非常的溫和,你只要隨便用手一抓,便會乖乖地被你抓牢。」

繁殖室,不易察覺的木片,夾著0.1公分的蟲卵,一隻黑水虻可產800顆這樣的卵,只有六成能長大成蟲。黑壓壓令人頭皮發麻,但湊近看,不像蒼蠅暴躁,也比蒼蠅安全。

目前生物法分解廚餘,有蒼蠅、蟑螂、蚯蚓跟黑水虻,但成蟲後依舊進食的蒼蠅,有傳染病風險,蟑螂感覺也不夠衛生,蚯蚓則很挑食,所以黑水虻成了萬中選一。

1919食物銀行總監 張謙方:「蚯蚓會有一個比較大的問題,高油、高鹽會有困難,另外蚯蚓是吃素的。」

產出的蟲卵,最後進到這間育嬰室,一股熱氣撲面而來。

黑水虻飼養專員 程耀霆:「就是我們有測過,那個溫度計進去,顯示(攝氏)50度,應該是牠(黑水虻),在進食的過程,就是牠因為要活動,然後又要進食,還有就是食物也會發酵。」

每個容器裡發出甜臭味的泥土,就是絞碎的廚餘大餐,黑水虻成蟲後不用進食,於是蟲生之中,可以處理剩食,就是這白白胖胖的14天。

農業廢棄物、生廚餘或餅乾蛋糕、通通來者不拒,對廚餘的去化程度也很高,百分百的廚餘,高達八成人間蒸發,剩下一成變成排泄物,最後10%,化作身體組織。此外,還很減碳。

1919食物銀行總監 張謙方:「(透)廚餘的廢棄物,如果以焚化是當基準值,它是百分之百(碳排),來當一個比較基準值的話,如果變成是做堆肥,做成有機肥的話,它還是會產生80%,到86%的溫室氣體,可是如果用黑水虻的話,大概只會產生,大概10%的溫室氣體。」

程耀霆是黑水虻飼養專員,為了讓蟲寶寶好吸收,各種吃的都要磨成一鍋粥,至於溼度溫度,那是隨時都要顧到。

黑水虻飼養專員 程耀霆:「單單飼料的溼度,過溼或過乾,對於蟲的成長都不是好事情,溫度掉到攝氏十幾度的時候,牠基本上就是一個,屬於半冬眠的狀態 牠就不再進食。」

他過去是酪農業的獸醫,從照顧四隻腳,再轉到六隻腳,人生這道髮夾彎,他當初也沒想到。

黑水虻飼養專員 程耀霆:「先認識這個機構,來了才知道,我要養蟲這樣子,是這樣子的。」

不愧譽為21世紀的「蟲界黑金」,黑水虻的糞便,還能做有機肥,種出油油亮亮的檸檬。在台灣挨餓家庭多,食物卻嚴重浪費,豈不諷刺?食物銀行嘗試把慈善與惜食綁在一起,成為地球永續的一員生力軍。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慈濟新芽助學之愛 翻轉困境成長茁壯
安美計畫關懷法親 裝設扶手防摔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