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出健康,苗栗公館國小客家芥菜變變變

苗栗公館國小客家芥菜變變變,讓客家美食變健康
苗栗公館國小客家芥菜變變變,讓客家美食變健康

芥菜透過醃漬發酵後,「超級變變變」,變成酸菜、變成福菜,還有梅干菜,苗栗公館國小小朋友希望吃出美味的同時,也能吃出健康,將芥菜帶進實驗室,在「超級變變變」的過程中,發揮科學實驗精神,找出健康醃漬的方法,真的讓美食變健康了。

 

芥菜和客家很有關係。苗栗公館國小謝祥宏老師說,過年前的芥菜叫長年菜,是年節必備菜餚,在冬季盛產的芥菜經過醃漬後,就是酸菜,可以煮成酸菜肚片,加鹽曬乾後,可以是福菜,也成為梅干菜,他說,芥菜與與客家關係深厚,更代表濃濃的年節味道。

 

除了年味之外,還是客家子弟記憶中的香味。5年級的楊雨潔和朱祈勳小朋友說,因為不同醃漬時間有不同風味,像是芥菜就是一般菜的味道,酸菜就有一點酸酸,福菜就是有點酸有點鹹,梅干菜就是有點鹹,自己喜歡梅干扣肉,鹹香下飯,她也喜歡福菜湯,吃起來鹹香美味。

 

校長張茂富表示,芥菜對客家族群是很重要食材,而且公館國小也推動食農教育,因此,透過芥菜的研究,更可以拉近孩子跟父母或爺爺奶奶關係,同時更加了解公館,與公館多一份情感上的連結。

 

公館國小謝祥宏老師談課程規劃的源起,客家人節儉持家,吃不完菜透過醃漬、曬乾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傳統芥菜。公館國小推食農教育,讓小朋友體驗種芥菜,採收芥菜醃漬,了解客家福菜怎麼來,也在過程中讓芥菜變得更美味。「客家芥菜變變變」的研究內容,就是透過5-10%不同食鹽的濃度進行芥菜醃漬並且研究。

 

透過研究,楊雨潔小朋友提到實驗結論是,用粗鹽醃漬的福菜,加養樂多之後,到第12天的時候,對身體有害的亞硝酸鹽會完全消失,透過實驗知道如何製作福菜會更健康。

 

不過,在研究過程中,四年級林育群也學到一些經驗。他說,亞硝酸鹽粉一搞錯,數據會錯誤,一定要小心。而研究中他覺得最大的困難是判斷會出錯,像是鹽少一點,亞硝酸鹽的顏色會比較深,有些比較鹹顏色會比較淺,就會出錯。但是之後就利用RGB APP判斷,就不會錯了。

 

楊雨潔同學說,透過實驗,他比前更了解芥菜,感覺更接近客家了。朱祈勳同學則表示,從中學到堅持下去不要放棄。

 

張茂富校長看見孩子每周六以及週三下午都到實驗室研究,經過長時間的實驗,過程中學生犧牲玩樂投入自然科學,老師很認真,孩子很用心,家長很支持,獲得苗栗縣科展第一名,將代表參加全國科展,是大家共同努力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