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的麻煩

晨起點開手機上的報紙,滑幾下映入眼簾的是健康新訊息:研究顯示早餐不但得吃,而且要早吃,若是太晚吃罹患糖尿病的機會大增。這篇報導說,最新的發現推翻目前盛行的間歇性斷食,認為少吃多餐更能保持血糖平穩,云云...

乍讀之下泫然欲泣,考慮該不該立馬去廚房做早餐,趕快吞掉,本自以為良好的習慣是過10點再吃任何食物。假使我作為一名醫師,都被時時改變的訊息搞得無所適從,那平常人更不用說。

倡導「一六八」或每日吃兩餐的專家們,寫了大量暢銷書,其中一項道理類似「原始人飲食法」,旨在抗衡現代人的不良習慣,回到適合我們進化階段的飲食模式。原始人打獵有一餐沒一餐,也沒有坐沙發嚼薯片的條件,現代人零嘴不停,被認為剝奪自身調節血糖的能力,短期間吃完整天飯更增加人體燃燒脂肪的功能。

聽起來不是很合理嗎?但如果真實數據不這麼證明呢?這就如同數十年前,全美國提倡減少脂肪,增加攝取醣類,後來脂肪被翻盤,不再是壞蛋,反而穀類成了眾矢之的。那麼平衡一下:是精製澱粉不好,白米白麵不優,我們吃糙米全麥就安全?

「不!麥是萬惡之源。」Wheat Belly作者Davis醫師說。

「這不光是麥的問題!」有名的Gundry醫師更進一步,把大部分植物打入地獄。

兩人並非赤腳醫生,一位心臟科一位心臟外科。採用他們飲食法,結果各種毛病消失的見證人遍布。將他們書籍讀完的我,站在廚房完全不知該怎麼辦。

「兒子,這是你喜歡的咖哩飯。白米不好,但Dr.Gundry說糙米含更多有害凝集素。馬鈴薯不含抗解澱粉,應該用地瓜甜薯,但你會說難吃。至少咖哩中的薑黃益於健康,目前無人反對,雞肉去皮應該不會塞住血管,請你將就食用,禍福難料。」

食客完全沒聽進去,只說好吃再來一碗。

不管怎麼小心養生,病還是可以找上門。相對的,新聞常報某位人瑞吸菸喝酒吃肥肉,快樂活到一百二。於是搖頭嘆曰:生死有命。明顯的壞習慣不去做,盡量使用本地新鮮有機食材,記得每天走一萬步,也就算盡到責任,其餘拋到腦後。

至於早餐到底該不該吃,暫時結論:餓便吃,不餓不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