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外貿人民幣結算漸增 對美元武器化的無聲抗議

近期多國宣布與中國達成部分外貿改以人民幣結算,美元霸權鬆動議題再受熱議。一般認為人民幣結算距撼動美元地位仍遠,加上中國本身對於資本市場有諸多管制,北京也未必針對人民幣國際化展開改革,但美國應思考動輒利用美元優勢制裁小國的做法。

FILE - In this April 15, 2010 file photo, a man walks past a collage of copies of Chinese RMB, U.S. dollar and other foreign bills at a money exchange store in Hong Kong. Never mind the lackluster economy, the huge trade deficit or the government's piles of debt: The dollar is still expected to outperform the rest of the world's major currencies next year. (AP Photo/Kin Cheung, file)
近期多國宣布與中國達成部分外貿改以人民幣結算,美元霸權鬆動議題再受熱議。(美聯社資料照)
  • 中國跨境收支 人民幣首度超車美元

中國跨境貿易力推人民幣結算下,官方數據顯示中國3月份跨境交易使用人民幣首度超越美元。路透社指出,中國3月份人民幣跨境收支從一個月前的4345億美元增至創紀錄的5499億美元。人民幣在跨境收支的占比達48.4%,美元則降為46.7%。

中國為與美元保持距離,一直推動以人民幣進行國際交易,最近幾個月採用人民幣與北京貿易結算的國家激增;美國近期銀行業危機目前已見4家主要地區性銀行倒閉,也打擊外界對美元全球儲備貨幣的信心。

阿根廷26日與中國達成人民幣結算相關協議,捨美元改以人民幣支付中國進口品,緩解阿國美元儲備漸減的情況。阿根廷政府表示,他們本月將以人民幣支付約1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品。

泰國當地媒體27日報導,泰國央行正與中國人民銀行談判,兩國考慮在當前美元持續波動下以人民幣-泰銖作為貿易結算,減輕外匯風險。

  • 改採人民幣結算 不再讓美輕易割韭菜

巴西在3月底與中國達成協議,使用雙方貨幣取代美元作為外貿結算。包括俄羅斯、肯亞、哈薩克、巴基斯坦、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及數個東協(ASEAN)國家與中國的部分貿易也選擇繞開美元,以本國貨幣結算。

中國專家圈的看法是,以一國主權貨幣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具有內生的不穩定性。美元既要藉貿易逆差向世界供應美元,又要藉貿易順差保持幣值穩定,二者本身就有矛盾,最直觀的表現就是全球經濟隨美國國際收支狀況呈現週期大波動,美元匯率也會對應呈現升值與貶值的大波動週期。

當美國貨幣政策處於擴張週期時,大量資本流向全球,助推資產價格泡沫,賺取高額收益;美國貨幣政策進入收縮週期時,資本回流美國,讓本幣大幅貶值、資產價格崩盤的惡果留給他國,即俗稱「割他人韭菜」。

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約翰桑頓中國中心」(John L. Thornton China Center)高級研究員杜大偉(David Dollar)指出,全球約8成外匯交易都是美元,讓美國的金融制裁成為有效武器,也因如此,美國對他國有濫用金融制裁之嫌。

杜大偉認為美元仍占60%的全球外匯儲備,反觀人民幣的全球外匯儲備占比僅約3%,此外,中國對資本市場仍有很多管制,人們不能輕易將錢轉入和轉出中國,北京也未必會為人民幣國際化展開諸多制度性的體制改革,人民幣還遠不到挑戰美元霸權。

不過杜大偉表示,隨各國更多轉向本國貨幣結算貿易,多少會對美國產生一點約束作用,讓美國思考「手頭這個強大(美元)工具須用於像制裁俄國侵烏這大事,不要動輒拿去制裁小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