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央行降息空間有限,中華信評預期今年債市發行量創高不易

【財訊快報/記者巫彩蓮報導】去年以來因疫情所導致的全球低利率環境,無疑是帶動去年債券市場發行量飆高,儘管疫情尚未獲得全面控制,市場的普遍認為最糟的情況已經過去,加上各國央行已無進一步調降利息的空間,中華信評預期,全球的貨幣政策幾乎無進一步寬鬆的空間,低利率環境將會至少延續至2022年,今年國內新債發行應不易再創高峰。 去年利率環境創歷史新低的刺激下,國內多家大型企業伺機舉債,合計發行逾200億元的公司債,用途借新還舊、充實營運資金以及配合未來資本支出需求,原本即有其基本的發行需求,加上這類大型企業發行的長天期公司債,往往十分受到國內壽險公司的青睞,這一類企業的發債動能,隨著整體利率環境持續偏低而延續至今年。

另外,金融債券方面,中華信評認為,儘管國內銀行的資本適足率多已達到健全水準,低利率的帶動下,去年金融債券的整體發行量仍較前一年微幅增加,尤其是國內銀行業者為確保能在疫情期間為 其風險性資產提供足夠的資本緩衝,亦趁此機會發行了屬於混合型資本的金融債券。

國際板債券在新債發行方面,今年發行動能將因贖回量減少,以及美元債的殖利率有可能攀升而略低於去年時的水準;此外,中東各國的高信評發行人,因台灣國際板 債券市場發行相對簡便以及國內銀行與壽險業流動性豐沛,已逐漸成為台灣國際板債券的發行常客。

去年不乏有國內企業及銀行響應政府的綠色能源政策,經由發行綠色債券跨足包括可再生能源、污染防治設施及溫室氣體減量在內的綠色商機,據統計,去年全年度國內的綠色債 券發行量約已達到448億元,約占全年債券總發行量4.3%。

備受各界期待已久的永續發展債亦在去年正式在國內問世,其中中信銀、永豐銀行分別在去年發行了10億元的永續債,台灣的債券發行相關辦法自2013年起陸續鬆綁迄今已逾七年,去年中啟動「主管法規簡化、整合及現代化方案」,藉此重新檢討並淘汰不合時宜的法規,中華信評呼籲,此波法規檢視能就此取消多年來國內債市以發行體評等替代債務發行評等的作法,以充分回歸市場機制,亦即未取得評等之債務發行即應被視為無評等債務計提風險資本,以真正反映其具有的風險本質與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