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級校園供免費生理用品 教部辦教師線上研習推月經教育

為消除「月經貧窮」,今年8月開始的新學期,各級學校開始提供免費生理用品,依各縣市規畫,分成直接領取或持紙本、電子票券、禮物卡,到超商、超市或賣場等通路兌換。教育部並於近期首次舉辦教師線上增能活動,共220校人員參與,一同瞭解月經教育內涵及推動策略。

教育部。(中央社資料照)
為消除「月經貧窮」,今年8月開始的新學期,各級學校開始提供免費生理用品。(中央社資料照)

女性從青春期開始,每個月都要拿出部分開銷購買生理用品,但不是每個人都能負擔,衍生出「月經貧窮」(period poverty)困境,教育部於112學年度開始於校園提供免費生理用品。

教育部今天發布新聞稿,作為配套措施,近期舉辦「友善提供多元生理用品教師線上增能研習」,由健康促進學校中央輔導員、新北市積穗國中主任龍芝寧擔任講師,分享月經教育策略。藉由發放免費生理用品的契機,教育部鼓勵結合健康促進、多元文化、性別平等、人權教育等實施跨領域、議題教學。

龍芝寧提到,女性一生平均須經歷3000天的月經期,且約8成有「經前症候群」,月經影響女性生活許多面向,包括健康、教育、經濟、尊嚴及社會參與等,需要更多包容,並以教育方式破除污名化、消除性別歧視。

龍芝寧在研習中示範如何運用補充教材、影片等教學資源,促進師生深入討論,一同認識月經、提升性別平等意識。

教育部表示,各校在開學前已備妥相關生理用品及配套措施,包括確保定點放置儲放環境妥性,同時運用學校各項集會、活動等多元管道加強宣導,增進校園性別友善氛圍。

(責任主編:莊儱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