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布森:俄羅斯拚2025年北方海航線全年航行

根據英國航運相關網站引述,吉布森船舶經紀公司(Gibson Shipbrokers)在最新一份報告中表示,北方海航道(NSR)的航行長期以來一直受到外界關注,但俄羅斯現在的目標是最快在二○二五年在這條戰略海上航線上能全年航行。

消息指出,此一具有強烈企圖心的目標是在俄羅斯尋求在全球貿易動態不斷變化的情況下,為優化其海上航線所做出的決定,尤其是最近因俄烏戰爭,歐洲、美國和其他全球大國對俄國實施石油出口制裁的背景下發生的,這些國家限制自己對俄羅斯原油的購買。

作為世界三大石油生產國之一,俄羅斯向中國大陸與印度這兩個亞洲主要經濟體供應創紀錄的石油出口量。另,日本已恢復從俄羅斯進口液化天然氣,這些國家沒有特別對俄羅斯實施制裁,因此它們成為俄羅斯石油的主要買家。

日本政府計畫保留其在俄羅斯薩哈林1號、2號與北極液化天然氣2號的股份,因為這些項目對日本的國家能源安全至關重要。

日本財務省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俄羅斯成為日本第三大液化天然氣供應國,俄羅斯液化天然氣出貨量占日本液化天然氣進口總量的九點五%,日本液化天然氣進口總量為三十二點六二%。

Gibson分析,北海航道是北極海域的通道,自二○○○年代初以後一直是俄羅斯戰略重點,並於二○一○年成功完成首航。近十年來北海航道沿線各類商品的運輸量逐漸增加。不過該航線的通航季節仍然相對較短,通常從初夏開始,到中秋時結束。為在北海航道航行,船舶通常需要核破冰船協助,具體取決於冰級的條件而定。

Gibson認為,俄羅斯努力發展北方航道的理由,就距離而言,北方航道為俄羅斯波羅的海發往中國大陸北部貨物提供約三十%較短航線,為從摩爾曼斯克出發的貨物提供約四十五%的較短航線,去年十二月歐盟禁止進口俄羅斯原油後,北方航道開發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

儘管北方航道有明顯的好處,但全年航行仍然是一項艱鉅的挑戰。吉布森船舶經紀公司在報告中指出,二○二一○年十一月,由於水結冰速度快於預期,十八艘船隻被困在北海航線沿線的多個偏遠地點。今年兩艘阿芙拉型油輪NS Arctic號與Primorsky Prospect號將烏拉爾原油從波羅的海沿北海航線運往中國大陸北部,航程大約需要四十六至四十七天,比這些船舶途經蘇伊士運河所需的時間略長。據AIS追蹤器顯示,兩艘油輪在某些時刻明顯減速;喀拉海與楚科奇海間的階段,有時速度慢至三至四節,可能是由於具有挑戰性的冰況。

報告說明,儘管航程天數較長,但由於距離較短,且沒有蘇伊士運河通行費,使用北方航道的經濟性與燃油支出較低,儘管破冰船成本仍是一個因素,在航行季節稍晚時機,試圖運用北海航線航行的船舶可能會遇到更好的條件,並達到更快的速度。

報告顯示,無論冰況如何,從摩爾曼斯克向中國大陸運輸原油的經濟效益,仍然具有吸引力。去年巴拿馬型船Vasily Dinkov僅用廿八天就完成從Umba FPSO到日照的航行。今年阿芙拉型散貨船SCF Baltica在三十一天內完成類似航程,儘管在航線的某些部分降低速度,但相較之下以十二點五節速度通過蘇伊士運河的航行通常需要大約四十五天。

吉布森指出,目前與通過蘇伊士運河的航行相比,通過北方航道運輸的原油量非常有限,而波羅的海運輸的經濟效益仍值得懷疑。由於全球變暖這類貿易無疑將持續成長,逐漸削弱俄羅斯原油油輪噸英里需求,這些情勢發展顯示,俄羅斯決心利用北方航道的戰略優勢,並追求全年航行,可能會在未來幾年重塑全球的海上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