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爾吉斯小村啟動資源回收 垃圾創造經濟價值

有「中亞山國」之稱的吉爾吉斯,全國平均高度為海拔2,750公尺,90%以上的領土都在海拔1500公尺以上。但因氣候變遷、臭氧層遭到破壞等影響,吉爾吉斯的環境正逐年惡化。

位於東北部山區的小村莊吉爾加蘭,希望將這裡打造成永續發展的觀光地,他們接受聯合國與各環保團體共同合作的計畫,在這裡設置垃圾分類場。

吉爾加蘭居民別克博耶娃表示,「我們一直在清理垃圾,但問題是應該把它們放在哪裡,如今定點垃圾場開放了,這真是好消息。」

當地官員與環保人士為定點垃圾分類場開啟剪綵,對這個小村莊來說可是大事。這裡分類的項目分別為保特瓶、玻璃和金屬罐頭。住在小村莊的230個家戶以及遊客,現在都可把垃圾丟進單獨的垃圾筒內。

廢棄物處理場總工程師霍緬科提及,「2個月前,我們啟動了主要設施,達到了效能滿載。」

吉爾加蘭莊村交通不便,距離首都比許凱克有450公里遠。在50年代,靠著開採煤礦創造經濟價值,直至1991年,吉爾吉斯從原蘇聯獨立後,礦山也跟著關閉,許多人因此失業而離開。

但它的風景很美,夏天有人來這裡觀光野餐,冬天則來這裡滑雪。當地人說,2022年就有6千到8千名外國遊客到訪,卻留下許多垃圾,自從計畫啟動後,商家也開始關注廢棄物回收的經濟潛力。

垃圾分類場統籌員拜達庫洛娃指出,「塑膠、玻璃、紙、錫罐等廢棄物不再是垃圾,它們是二次原料,在吉爾吉斯從事回收的加工商,對它們有很大的需求。」

著名的伊塞克湖,也是飽受污染之苦的熱門旅遊勝地,觀光客將寶特瓶裝滿沙再丟到湖裡,讓環保人員很難清除這些廢棄物。

潛水隊透過聯合國環境署、非政府組織及政府部門的合作,在9年的時間裡,已經清除大約20噸的廢棄物。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高美濕地景觀橋下 爆垃圾成堆無人理
吉爾吉斯搶婚陋習 立法重罰改不了
八成海廢來自生活、遊憩行為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