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希望之谷收治漢生病患 UN暫列世界遺產盼保存文資

導覽員帶著學生,參觀「希望之谷」。20世紀中期之前,漢生病被視為不治之症,當時英國政府在馬來西亞各處興建大量漢生病院,雙溪毛糯的漢生病院是其中之一,1度收留2千多名病患,也是目前仍在營運的漢生病院,志工會在假日帶著民眾認識院區與院民互動,因此被稱為活的古蹟。

志工曹潔瑩說:「希望通過了解,他們會知道這個疾病是被污名化的就是人們對這個疾病不了解,所以會有排斥、會有隔離等等的一些的舉動,其實是非常不人道的。」

過去漢生病患不能入住飯店、不能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即使目前漢生病已經可以治癒,但長期的污名,讓部分院民仍選擇繼續住在院內。不過相較於其他隔離集中的場所,這裡有醫院、學校、雜貨店、甚至露天電影院,就像是小型社區。

公視國際記者梁德珊報導,「這片大草皮上,過往是居民看露天電影的地方,為了搶得最好的位置,甚至出現了收錢幫人佔位的行業。」

院內的志工組織Care & Share Society出版刊物、製作紀錄片、帶園區導覽以及收集康復者的口述故事,希望翻轉大眾對漢生病的認識。在2019年雙溪毛糯的漢生病院成功被登錄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世界遺產暫時名單。

Care & Share Society創辦人陳彥妮表示,「這一個很重要的地方,它可以讓人家認識早期集體隔離政策,它對康復者以及家人造成的影響,可以參照其他國家,包括日本、韓國跟台灣,它是有很不一樣的,他們是一種軍營的、統治的一個制度,但是我們這裡不是,病樓是開放性,你看這裡每一扇門都是打開的,戶外都是有綠植的。」

隨著院內的建築與院民逐漸凋零,如何讓更多人知道並保存這段歷史,成了當務之急。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納斯卡線「神秘巨貓」圖 估有2千年歷史
美伊關係緊張 伊朗遺產一度岌岌可危
埃及最古老金字塔 塵封54年首度對外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