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假掰、主管愛罵人!台積電被美國員工怨「最糟職場」,為何狂收一星負評?

今年2月,台積電位於日本熊本的廠房風光落成,相隔兩個月後,台積電才終於獲得美國政府承諾給予66億美元的補助,而早熊本廠一年動工的亞利桑那州廠,則要到2025年才能邁入量產。設廠進度的延宕,以及台美員工的文化衝突,都成為了台積電在美國擴張的阻礙。

「我們承諾在兩年內準備完成,這是台積電的要求。」熊本縣知事蒲島郁夫指出。日本政府鼎力相助、合作夥伴索尼的幫忙,以及當地員工全天候24小時輪班工作的努力下,這座廠房才能以遠超其他地區的速度完成建造。

台灣、美國員工文化衝突不斷

儘管熊本廠生產的晶片先進程度不及亞利桑那州廠,台積電也曾經表示,每個國家設廠的規模、地理位置及規劃都不同,不能互相比較,根據科技媒體《Rest of World》報導,位遠赴亞利桑那州廠的台灣工程師仍然對於被熊本廠超前進度感到失落,「日本工廠先啟用,讓我感到很沮喪。」

台積電熊本廠開幕 圖/蔡仁譯攝影
台積電熊本廠開幕 圖/蔡仁譯攝影

但更讓這些台灣工程師不滿的,或許是美國當地的員工。有些台灣員工抱怨,管理層對美國員工太縱容,給美國人高薪、減少他們的工作量、還讓他們提早下班。2022年底,台積電從台灣派遣員工遠赴亞利桑那州,協助工廠安裝設備,為量產備戰,目前當地約2,200名員工中,有大約一半都來自台灣。

這些員工在台積電的軍事化管理下工作多年,早已習慣漫長的工作時間、下班後打來的電話以及嚴厲主管,在這間國際上最知名的台灣公司犧牲奉獻值得自豪,是他們理想中的工作。但美國人沒有同樣的榮譽感,他們有更多薪水相當,工作時間卻較短的選擇。

《Rest of World》指出,台灣員工形容美國人傲慢、鬆散、對命令常有意見,「很難讓他們做事」。但在台灣員工看不慣美國人的作風時,當地員工也對台積電的企業文化很有意見,有一些前員工表示,台灣人試圖塑造美國人能力差工作慢的印象,但這不是事實,「台灣人對每一項工作都營造出虛假的急迫性,要求你立刻完成所有工作,對想保持工作生活平衡的人來說,這根本不現實。」

另外,美國員工與台灣員工間的相處有時也不太融洽。有員工透露,他看到美國女性員工要求台灣員工換掉清涼美女的電腦桌布;還有美國員工聲稱,來台受訓時有同事說他是「白皮種豬」(white breeding pig),暗指他來台灣只是為和女生上床。

雖然有台灣工程師坦承,他有時也會對台積電的管理、工作時長感到疲憊,但他能理解正是這些要素使得台積電登上世界第一,「我想支持台積電成為一間偉大的公司,這是我的信仰。」

台積電努力彌平文化差異,卻挽不回美國員工評價

語言隔閡是美國工程師在台積電遭遇的主要問題之一,公司內部多是使用中文及台語溝通,美國人很難理解會議上所說的內容,或是文件上的指示,雖然理論上會有台灣工程師與之搭配,但通常他們也都很忙,導致美國工程師很多時間都靠著Google翻譯解決。

還有美國員工抱怨,培訓期間他們很少有機會實作,大多時候只能在一旁看著,「就像上數學課,你可以看著老師在黑板上解500道練習題,但不親自做一些題目的話,考試會不及格。」加上語言隔閡讓他們很難與主管溝通,有人就開玩笑稱製作投影片是他在公司學到的最主要技能。

而美國員工也指控台灣員工很會討好上級, 聲稱同事毫無理由加班「讓我很生氣,這只是在作秀。」 還有美國員工聲稱,有台灣員工甚至會偽造、操弄資料來滿足那些有著不切實際期待的主管。

雖然為了彌合文化差異,台積電採取了不少行動,例如放寬內部T phone的限制,讓美國員工可以利用Instagram、Spotify等服務,也提供台灣員工許多美國文化課程,建議主管用鼓勵代替批評、不要在公共場合對員工吼叫、以及不要隨便威脅開除等,仍無法完全解決文化衝突。

一位2023年從台積電離職美國員工表示,他很開心自己離開公司,「所有人都給了他們傾聽我們聲音的機會,但他們從來沒有做到。」

職場評論網站Glassdoor上,台積電也只獲得3.2顆星,低於英特爾、德州儀器等同行的評價。「也許台積電是台灣最棒的公司之一,但他們忘了美國有許多同樣傑出的公司,薪資也很優渥。」一位台積電鳳凰城技術經理在職場評論網站上Glassdoor上,給公司留下了1顆星的評價。還有前員工聲稱,「台積電是地球上最糟糕的工作場所。」

美國生產成本高50%,喝牛奶不必親自養頭牛?

目前台積電計畫在亞利桑那州建設三座廠房,台積電總裁魏哲家在4月法說會上表示,一廠預計2025上半年開始量產4奈米製程,落後最初設定的2024年。原訂2026年的二廠,也延到2028年投入營運,至於獲得補助時同步宣佈的三廠,則計畫2030年前邁入量產。

張忠謀_Chris Miller_2023_03_16_蔡仁譯攝-10.jpg 圖/蔡仁譯攝
張忠謀_Chris Miller_2023_03_16_蔡仁譯攝-10.jpg 圖/蔡仁譯攝

中研院院士、芝加哥大學經濟學教授謝長泰指出,複雜的監管、強力的工會以及不習慣長時間工作的當地員工,都是台積電在美國營運的阻礙。在美國經營製造業的成本高昂,台積電能從亞利桑那州廠獲得的利潤較低,需要亞利桑那州廠的唯一原因,「是確保美國政府不會與他們對立。」謝長泰表示。尤其台積電在2023年有65%營收來自美國客戶。

事實上,最不看好台積電赴美的人就是創辦人張忠謀,他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表達類似觀點,直言在美國製造晶片的成本比台灣高出50%,加上缺乏人才,最後可能是白忙一場。他也談過台灣與美國員工的文化差異,「半夜一點設備故障,在美國要隔天早上8點才有人修理,但在台灣半夜兩點就修好了。」

前台灣立委、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資深訪問學者許毓仁指出, 美國政府需要給予台積電等公司即時且不間斷地支持,才有辦法建立台灣花費30年時間打造的半導體生態 ,把這項任務交給亞洲的盟友是更容易的辦法。「要喝牛奶,不必養一頭牛。」許毓仁認為,「你只要確保牛奶會送到家門口就行。」

延伸閱讀:台積電傳美國廠勞工趕下班,把設備丟電梯就走人?是真的嗎?台積電怎麼說?

資料來源:Rest of WorldTheRegisterGlassdoor

責任編輯:錢玉紘

更多報導
【圖解】台積電日本三、四廠在談了,美國還沒影!一張圖看:建廠最龜速在這裡
台積電傳美國廠勞工趕下班,把設備丟電梯就走人?是真的嗎?台積電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