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命父子】《鳶山誌:半透明哀愁的旅鎮》第十八章,書寫經驗分享

這史道,昨敵今友,您瘋了嗎?
這世途,左衝右撞,您痛了吧?
這戲本該不拍的,但還是拍了。
這仗本該不打的,但還是打了。
這仗本該不打的原因是,既然孤立無援,敗局已定,何必枉然硬撐,徒造傷亡。還是要打的原因是,自古過河卒子體現忠孝,落實節義,難道不就是必須如此,戰到你死我亡?
時間是,明治二十九年(1896),元月二十九日,漢人舊曆年前。
去年七月詐降,焚街之痛都還未撫平,更害怕被秋後清算的三角湧人,是在一年後,獲得台灣總督府諭告「罪行寬赦」令時,這才陸續從各處角落歸鄉復員的。其前,不甘降服,或說是勇於反抗命運的殘餘義軍,紛紛避入山域番地,進行化整為零的游擊戰。深據內山天險,家業雄厚的小暗坑翁府大厝宅,於是順勢成為各股義軍,且戰且躲,且躲且戰的最佳庇護所與補給站。
小暗坑的翁家軍,由三角湧義民營副統翁景新領軍,日軍久攻不下,如刺在背,誓非除之不可。深夜,一名疑似義軍密探的神祕遊丏,由一名泰雅獵人引路潛至翁府,密告日軍即將來襲的情報,並建議翁景新大勢已去,應暫時走避保住抗日實力,等待寬赦令的頒布;翁景新立刻遣散家人及族人,但義軍堅持不走,次子翁國材也堅持不走,都一起表明誓死抗戰的決心。
翌晨,日軍新式槍炮猛烈轟擊,大厝宅中彈著火,義軍犧牲殆盡,翁景新父子逃往獅頭山「土匪洞」躲藏。此洞深邃曲折,槍炮難攻,日軍無計可施,卻在當地「漢奸」獻策下,以「火攻」燻死該父子;其後,抬出屍體,砍下首級,扛至鳶山上,懸吊示眾。

大厝間故址及今之翁氏父子墓園。詹明儒翻拍自《三角湧講古》。

因應著此戲拍攝,某瘋子於是從記憶中,析釋出這對同命父子;戲裡,臭老導演則安排櫻井先生,飾演一名日本軍官,兩刀砍下該父子兩顆首級。第一個分鏡,櫻井先生心手合一,刀起頭落,完美無暇,利落砍下了翁景新首級;第二個分鏡,當面對鬍髭初長,頸骨甫硬的翁國材時,這位劍道高手心手失衡了。一時之間,也不知是戲神田都元帥,在昭告敬業宗旨,還是史魂司馬遷,在宣示專業精神?劇務人員的警告聲,臭老導演的導戲聲,地方文史工作者的勸慰聲,紛紛七嘴八舌而起:
「櫻井桑,已經連吃了六次NG,您老人家,沒問題吧?」
「櫻井桑,任何前生今世,都別放在心裡,這只是演戲!」
「櫻井桑,誰都沒有殘殺誰的性命,誰也都沒有砍下誰的頭顱。這只是台灣人,在廓清自己的歷史煙塵!三峽人,在釐清自己的世代價值!」
本章概意如上。我根據以下相關資料,演繹如下相應的人神事物:
一、相關資料
◆小暗坑:位於三峽東方,今之安坑里轄內。昔為泰雅族狩獵地,未開墾前雲霧籠罩,叢林挾徑蔽日如坑道,故名之。
◆翁家軍:此軍多達千餘人,因多屬在地鄉親戚侄,頗具向心力、同命感。
◆翁府大厝宅:翁府始祖翁儕寬,以伐樟製腦致富,建有一幢36房巨宅,俗稱「大厝間」。其座落地與腦埔寮,分處於鹿母潭溪下游兩岸,時稱「大厝坑」。
◆鹿母潭:為鹿母潭溪之水潭,傳說有鹿母攜子在此飲水,鹿母護子不逃,被獵人射死,潭與溪故而得名。
◆獅頭山:三峽極東大嶽,海拔七五三米,位於鹿母潭溪上游,新店磺窟交界。
◆土匪洞:原稱「獅仔嘴舌」,位於獅頭山腹一座崖潭上方,朝東偏北,洞寬六尺,洞深丈餘,可容納數十人。抗日後期,為了籌湊軍資,當過土匪打劫不良店商的深坑、新店義首陳秋菊,曾經率員來此藏身,故別名「土匪洞」。
二、對應的人神事物
◆翁儕寬:道光初年,以十六歲之齡,追隨「金聚成公司」翁添,渡台前來橫溪植菁製藍,後深入小安坑伐樟製腦,成為當時北台巨富。其人,捐輸朝事不遺餘力,清廷賜予朝議大夫,從四品封階。

翁府珍藏的先祖翁儕寬官服。詹明儒翻拍自《三角湧講古》。

◆翁景新:翁儕寬六子,崇尚忠孝節義,卻因「馬關條約」割棄台灣,憤而組軍抗日,與次子翁國材罹難於荒山野洞,死後家族崩散,徒留孤墳一座。(小說中,我演繹了一段父子死前對話,包括對於先祖翁儕寬當初選擇渡海來台,以及自己選擇堅持抗日,誰對誰錯的「天問」)
◆翁有財:翁景新長侄,隨叔抗日,小暗坑之戰中,扮丐護母逃出,自己也倖保一命。其後,逃亡海外,尋求支援,繼續抗日。
◆神祕遊丐:人物、情節,皆為杜撰。(小說中,我將之神祕化,寫成既疑似義軍密探,又疑似神差鬼使的雙重身分)
◆泰雅獵人:合理化的虛構人物。(小說中,因橫溪上流山區是泰雅族的狩獵故域,獵人對當地最為熟門熟路,故有此角色的構思寫入)
◆翁老藤:早年是染坊的挑菁工,因得罪三角湧地痞,只好改姓易名,投靠翁府而來的平埔族王阿原。(此虛構情節,本書只是略為提到,詳細過程,我專篇寫在連作《鳶山誌:藍色三角湧》,第一章〈藍色心事〉裡)
◆劉姓養子:橫溪四姓的劉姓子弟,因觸犯家族禁忌被逐出家門,受到翁老藤收留,認為義子。(此虛構情節,寫在本書第十二章〈藍彩原靈〉裡,本章寫其偕同義父、義兄潛往鳶山上,向日軍偷取翁氏父子首級,揹回大厝坑安葬,藉以回報翁府恩情的過程)
◆茫霧老人:滿頭白髮、粗眉大目,頭插鷹羽、耳掛墜環,手持長矛、腰插短斧,不時巡視在山嵐深籠的翁老藤家前。(小說中,其為平埔祖靈的具形想像,我用來對映祖師公、三太保的漢人神尊)

陳秋菊舊照。詹明儒取自「台灣總督府-台灣列紳傳」。

◆陳秋菊:真實人物,深坑坪林尾人,前清北台隘勇營將領,官拜四品參將;台灣民主國瓦解後,率領舊部轉回老家深坑,繼續投入山區抗日活動,擁有「白馬將軍」美稱,惜因後繼無援,只好轉入深山養精蓄銳。(我將之寫入本章,演繹一段台灣諸多亂世志士中,其與翁景新父子的最後抗日情義)
(【空谷流音】第十九章書寫經驗分享,請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