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校連任失利、新任成功 宜縣國小校長遴選惹議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23日召開記者會,批評現在不管是中央或地方主管機關辦理的校長遴選,都像「喬家大院」在喬人選,非常不當。(林志成攝)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23日召開記者會,批評現在不管是中央或地方主管機關辦理的校長遴選,都像「喬家大院」在喬人選,非常不當。(林志成攝)

今年各中小學校長遴選即將結束,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發現,校長遴選淪為替校長媒合工作的平台,已嚴重背離遴選精神。宜蘭縣教育處最近遴選國中小校長,其中金岳國小校長施麗霞爭取連任審查未通過,14天後卻通過同校「新任」校長審議,成為宜蘭教育史上「同校連任失利、新任成功」的首例,引發重大爭議。

宜蘭縣教育處表示,遴選作業是連任、轉任、新任分階段辦理,施麗霞在連任與新任報名都符合資格,審查委員來自各界代表,且因是原民學校,還有原民代表,每名委員都是獨立行使投票職權,縣府按照審議結果來聘任校長,「如果沒按照審議結果,那縣府才有問題。」

據了解,連任與新任審議中,委員討論都非常激烈,票數差距都不高。教育處解釋,可能是委員前後審議中接受新訊息、了解校長辦學理念,讓原本反對的委員在「新任」審議時轉而同意,宜蘭縣過去也有轉任沒過、新任通過情況。

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表示,上路近25年的中小學校長遴選制度,根本是地方政府和校長協會扮演「喬家大院」在喬人選,遴選委員會淪為校皮圖章。

目前中小學校長遴選至少都兩階段,先審議任期屆滿校長的連任,第2階段後再遴選審查其餘出缺學校,為廣徵人才,理想上應該在結束連任審議後,即應開放全體候用校長一起參加遴選。

不過,全教總文宣部主任羅德水說,實際上為保障現任校長權益,地方政府不僅有辦理4階段遴選者,甚至還限制候用校長只能參加最後1階段遴選,變相替現職校長安排出路,剝奪候選校長機會。

教育部說,已邀集校長團體、教師團體、家長團體、專家學者及22縣市主管機關歷經多次研商,5月10日發布「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校長不適任事實調查處理辦法」,並將於8月1日施行,以周延校長不適任事件受理、調查、審議與處理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