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現場2024大選論壇】論2023「疑賴論」與2022「疑英論」

在持續8個月疑賴論風潮中,賴清德謹慎低調,得到國際媒體普遍肯定。(翻攝總統府flickr)
在持續8個月疑賴論風潮中,賴清德謹慎低調,得到國際媒體普遍肯定。(翻攝總統府flickr)

2023年1月,《金融時報》資深記者席佳琳在一篇報導中提到,賴清德自稱為「台獨政治工作者」,「宣布台灣是一個獨立國家」,這悖離蔡英文路線,很令美國擔憂。這就是「疑賴論」的開端。

外媒報導成疑賴論開端

同年6月,美國務卿布林肯向習近平保證美國不支持台獨,於是乎,大半年間,疑賴論消息不斷,藍白兩黨和郭台銘見獵心喜,大打反台獨牌。7月席佳琳追加報導說賴要走進白宮,被美國專家認為將成為像陳水扁一樣的麻煩製造者。

賴清德7月出訪南美前夕,共軍宣布環島海空演習恫嚇,陣仗高規格,18日共機竟一天內就派出45架,為台灣副總統過境美國時所未曾有,甚至連總統過境美國也罕見。於是藍白等著看賴過境美國會有好戱,不料,美國肯定賴的過境,布林肯警告中共勿藉故挑釁,美國還派出航母打擊群部署台灣東部對應,最後德國《在線報導》描述是中共演習「雷聲大雨點小」。

就這樣,轟轟烈烈地由《金融時報》掀起的疑賴論,《華盛頓郵報》羅金刊登專欄做這樣的結論:「小題大做」。賴清德挺台獨很危險的論調已經過時。

回顧疑賴風波過程,賴清德從5月到8中旬,民意支持度雖然一直維持領先,卻長期固定在35%上下浮沉,但是8月12日出訪啟程後支持度開始上揚,到回國後上升到42%;相對的,三位反獨參選人,柯文哲從8月中旬一路跌到15%,郭台銘甚至落到10%以下,侯友宜比較穩定,卻也不過浮沉於20%邊緣,藍白郭三人反獨同行,景況同歸稀微。

台灣民意趨勢統消獨長

事實上,台灣民意長期趨勢既然是統消獨長,疑賴風波一番,角逐總統四人,民意如此變化豈非理當如是。

且舉2004總統選舉為例,當時陳水扁為了救低迷選情,操作一系列公投、200萬人228牽手護台灣統獨議題,那時美國忙於反恐又即將發動伊拉克戰爭,亟需拉攏中國,受不了陳水扁橫生枝節,憤怒之餘,布希總統親自帶頭,大小官員跟著公開修理陳水扁,痛斥陳水扁在「改變現狀」,是麻煩製造者。

不料陳水扁操作成功,不受布希打壓影響,依TVBS追蹤調查,他的民意支持度從2003年4月到9月一直都落後20%,但9月後統獨議題每操作一次,雙方差距就大幅縮小一次,到了2004年228牽手護台灣運動後只剩落後5%,(如依戴立安調查,甚至更已經領先。)最後陳水扁驚險當選。

圖一,2004總統大選,TVBS在歷次操作台獨議題後即刻追蹤形成的民調趨勢
圖一,2004總統大選,TVBS在歷次操作台獨議題後即刻追蹤形成的民調趨勢

維持現狀民眾權宜措施

政大選研中心民調,維持現狀民眾高達6成,總統蔡英文恆常強調的也是要維持現狀,為什麼當年陳水扁卻逆民意而行訴求台獨也能當選?

理由是這樣:由於中共聞台獨則怒,而美國又不支持台獨,因此多數民眾常「策略」選擇「維持現狀」以策安全;但是「維持現狀」並不是他的終極目標,如果不統不獨的現狀不可能維持時,民眾的抉擇便一面倒向獨立。針對這一點,TVBS從2007到2011年間作了長期的追蹤調查,發現如果只有一個選擇時,民眾選擇獨立的高達55%~68%,選擇統一的只有17%~25%,沒有意見的不到20%。

表一,抉擇時刻,民眾統獨選擇趨勢。來源,TVBS民調
表一,抉擇時刻,民眾統獨選擇趨勢。來源,TVBS民調

民意既然如此,因此陳水扁在選舉情況不好時,就在統獨之爭上主動出擊,持續抛出議題逼民眾表態,最後終於反敗為勝。

基本上2004、2016、2020三次總統選舉都在民眾抗中保台的氣氛中進行,台獨意識自然都成為勝選主因,甚至連2014地方選舉緊接在太陽花運動後舉行,民進黨勝選原因也是如此。所以這次藍白兩路見《金融時報》報導,美國有匿名官員疑賴之台獨,而美國國務卿又表示不支持台獨,再加上共軍機艦高頻率侵犯防空識別區威嚇助勢,便認為機會終於大好,可以炒熱疑賴論痛快反台獨,未免心存僥倖,難討便宜。

天然獨世代轉向賴清德

疑賴論角力過程中,雖然呈現賴民意升,柯降的趨勢,但是二人升降的幅度都不算太大,5月底柯25.9 %,現在18.3%,降了6%多;賴5月底柯35.8 %,現在39.7%,升了不到4%。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傳統上柯超強,賴極弱的20~29歲民眾中,變化劇烈到不可思議,今年2月時,賴21.9%,柯44.8%,柯大勝賴達一倍;8月2日的調查中,賴清德43.3%、柯文哲27.7%,柯倒輸賴15.6個百分點!(如圖2,依據,美麗島電子報民調)

這樣的天翻地覆的變化夠戲劇性,但,且慢,這戲碼並不是第一次發生,早在2019年輕人也曾經翻天覆地過一次。

如圖3,219年1月,20~29年齡層支持度,柯文哲64.1%,蔡英文13.8%;但是到了8月,居然逆轉成柯17.3%,蔡45%,柯輸得更天方夜譚,最後柯只好棄選總統。

圖2,2023年20~29民眾支持度大逆轉圖
圖2,2023年20~29民眾支持度大逆轉圖

為什麼2019、2023兩年,年輕人對要參選總統的人的支持度會有如此天旋地轉?當然不是只要柯想選總統,年輕人就棄之如敝屣。原因另有所在,都在於他對台獨發動猛烈攻擊。由於20~29歲年輕人是所謂天然獨的一代,因此2019年他一旦強烈反台獨,年輕人只好選擇轉向辣台妹。

圖3,2019年,蔡、柯兩人20~29歲民眾支持度變化趨勢圖
圖3,2019年,蔡、柯兩人20~29歲民眾支持度變化趨勢圖

2000年後,他痛定思痛,大幅收斂對台獨的攻擊,天然獨才漸漸回流,但是無論如何,年輕人支持度雖然在政界中領先,但囊括6成5的盛況已經一去不復返。等到今年,疑賴論既然爆發,他認為機會終於來了,舊癮發作,重舉反獨大旗,天然獨又被他逼而轉向台獨工作者。

至於郭台銘,今年和柯文哲同樣慘。2019年他爭取國民黨提名時,主張兩國論,初選雖敗,但是支持度還好;不料如今選得遠比4年前認真,但堅持一中框架和和平協議後,支持度反而一路走低,竟剩下個位數,一代跨國公司梟雄如此下場令人驚嘆。

許多人認為2012年蔡英文的落選,席佳琳《金融時報》疑蔡論專文的作用很大。因此,2023《金融時報》刋登了席佳琳疑賴論後,民進黨大為震動,藍白則大大興奮。但是如果2004年美國總統公開駡,陳水扁都不倒,2012怎麼會席佳琳登了一篇美國匿名官員文章疑蔡,蔡英文就倒呢?然後,2023年又因為一篇美國匿名官員的疑賴論,就會讓賴步上2012年蔡英文的後塵?

無論如何,我們實際看到的是,陳水扁和賴清德的支持度都在台獨爭議中同樣拉升。差別所在只是陳水扁主動製造台獨爭議出擊,賴清德則在被疑中被動守護城池而已。

台領袖在美皆有質疑者

基本上,台美兩國是那麼不一様的國家,卻又都是價值多元的民主國家,因此,總統從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到蔡英文;總統參選人從蔡英文、賴清德、侯友宜到柯文哲、郭台銘,任何一位台灣重要領袖,在美國肯定都找得到質疑他的人;當然,也都有支持他的。蔡英文、賴清德都一樣。這一點前AIT理事主席卜睿哲說得很誇張,卻蠻經典 - 「美國的台灣政策,精神分裂」。這樣,縱使和美國關係最壞的陳水扁也一樣有美方人士肯定,譚慎格就是疑馬挺扁派;至於馬英九,直到2016年一直受到服膺外交教父季辛吉的眾多美國傑出官僚、專家們肯定。但是政治性格敏銳的國務卿希拉蕊、前總統國安助理萊斯則早公開質疑馬親中過頭。到了新冷戰格局形成後,美國外交精英對馬的溢美之舉終成明日黃花。

再如被稱為歷來和美國溝通做得最好的蔡英文,2012年選舉時已經被席佳琳報導美國匿名高層官員「質疑」過她;2016年,美國前AIT協會主席卜睿哲、台北處長包道格,執行理事施藍琦還更接連跳出來公開用嚴厲的措詞「指導」她必須接受九二共識。現在,席佳琳說,2016年之後蔡作風轉為謹慎,因此美方對她態度由疑轉為信任。但是,事實上2016年7月,蔡總統強烈抗議國際法庭南海仲裁結論,並由內政部宣布1947年國民黨政府公布的南海諸島位置圖作為中華民國主張南海權利的依據,接連兩年美艦開到南海自由航行時都聲明要挑戰中國、越南以及台灣等過度的權利聲索;再如,在中美緊張急速升高時,一再敦請主張「兩岸一中」的宋楚瑜姿態難看地到APEC會場去蹭習等等作法。美國行家看在眼裡恐怕會認為她的確對中國謹慎有加,不過,對美的態度卻有待斟酌。

烏克蘭戰爭意外地引爆美國、西方的疑英論。
烏克蘭戰爭意外地引爆美國、西方的疑英論。

烏俄戰爭引爆疑英風波

無論如何,台灣總統當然必須在乎美國的看法,但是既然任何台灣的領袖在美國都找得到對他生疑的人,因此只要有人「疑」,台灣就跟著大驚小怪,其實大可不必。如今看來,美方上述從2012年到2016年的一連串疑英論,都算不上太嚴重。但是,2022年就不一樣了。烏克蘭戰爭意外地引爆美國、西方的疑英論則既強烈又真的值得重視。

隨著新冷戰緊張升高,台灣將是戰爭爆發熱點,一直就是國際外交界最關切的事,2021年《經濟學人》甚至以〈台灣,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當封面故事。等到烏克蘭戰爭爆發,台灣馬上被眾西方專家點名是下一個戰爭會爆發的熱點。由於警覺到無論是新冷戰的戰事主軸—科技產業鏈重構之戰,或印太軍事地緣戰略緊張,台灣都在雙方對峙中居於無可取代的戰略性樞紐位置。因此《經濟學人》到了2023年初回顧2022年時,點明了一個前所未見的突兀現象:一年中竟有將近二百位外國政要訪問台灣,急著關切台灣如何挺住中國的壓力?台灣有沒有抵抗的意志?有沒有做好準備?他們無法相信台灣處境如此凶險,竟不肯恢復徵兵制。

無論如何,疑賴風波中,美方人士措詞雖然激烈,但是訊息既零星,官員放話還出於匿名。相對的,疑英風波中,一年間竟平均每兩天就有一個西方人士懷抱質疑來到台灣,其關切的強烈、密集、公開程度完全不是疑賴風波可以相提並論。外國政要既然友台,雖然忍不住質疑,表達方式卻都還算客氣。不過,學者、媒體就不一様了。例如小笠原批評,既然抗中卻不恢復徵兵是矛盾的;又如《經濟學人》說,民進黨對告訴選民備戰陷入猶豫,官員指出,黨領導階層憂心,談論備戰不受歡迎。《經濟學人》更針對蔡總統得意的一句話,「延長兵役是一個無比艱難的決定」,直白質疑蔡英文的決定,不該如此困難。《經濟學人》甚至直接說,這反映了一個令人不安的現實:台灣尚未決定如何、甚至是否要抵抗。

疑賴、疑英在西方、美國的冷熱既然天差地遠,但是投射到台灣以後,公共領域的冷熱卻完全相反 : 疑賴論轟轟烈烈,疑英論幾乎沒有人討論,甚至好像不曾存在。如此詭異,關鍵有二。

首先,疑賴論一由《金融時報》啟動,台灣藍、白馬上聯手大作文章,而民進黨也動作頻頻,甚至有主張修改台獨黨綱,或承認抗中保台論述應該調整。內外交相推波助瀾,政、學、媒鬧成一團;但是,2022年疑英論則大不相同。雖然國際友台人士疑蔡既然抗中,為什麼不延長兵役,但是台灣戰鬥藍立場反抗中,反而疑蔡為什麼不斷然放棄延長兵役,內外對蔡固然皆有所疑,但是立場既然完全對立,兩疑火力遂互相抵銷。當時民進黨又心虛怯戰不敢作聲。結果呈現的現象是:2023年疑賴論內熱外冷 —台灣熱,美方冷;而2022年疑英論,則是外熱內冷 — 美方、西方熱,台灣冷。

未遵蔡路線疑賴論源頭

其次,更重要的是,疑賴論多了一個八卦性十足,可以持續大大炒作的副題:身兼執政黨副總統的總統參選人悖離了現任總統的路線,又不用小英人馬。《金融時報》報導後,又是賴努力辯解;又是立委提議把總統的外交、兩岸主張,「四個堅持」列入黨綱,以淡化民進黨台獨色彩,弱化賴、蔡的歧異;紛紛擾擾間,總統公開回應,外交兩岸政策,「我現在作的,對台灣最好,希望未來總統能延續」; 再下來,媒體報導賴清德辦公室團隊排除小英國安團隊人馬,這樣,賴被疑悖離總統的,不只路線,又有人事,於是乎賴東保證遵循蔡路線,西保證未來他的國安團隊成員一定延用蔡現在的團隊;不久,布林肯訪北京,宣稱不支持台獨;到了7月,賴清德說他要跟隨蔡腳步走進白宮,《金融時報》追加報導美國專家擔心賴就要成為下一個陳水扁了,更報導「台灣匿名官員」說,國務院認為賴「和我們(台灣官員)一直以來所說的話非常不同」,美方還追問「賴是否會有更多驚人之語」隨時加油添材,張力十足。

2023年6月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北京,宣稱不支持台獨,但8月美國肯定賴清德的過境,布林肯警告中共勿藉故挑釁。(翻攝自微博@中國外交部)
2023年6月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北京,宣稱不支持台獨,但8月美國肯定賴清德的過境,布林肯警告中共勿藉故挑釁。(翻攝自微博@中國外交部)

未來的總統需要花幾月時間表態保證,一定會遵守前一任總統的政策路線,並全盤延用前總統的國安團隊,無論如何在現代正常的民主國家中皆是聞所未聞。然而,總統似乎認為理當如此。今年520演講中她就是這麼說的,「雖然我只剩一年任期,但我不會因此鬆懈。」要用「一年加四年」進行規劃,替台灣下個階段的發展打基礎。這是在說,下一任總統就職後要當她的執行長?真是令人驚嘆。

這奇象很難理解,不過,過去已經有類似前例了。2017年8月林全民望低到成為10%院長,蔡也成為向10%邁近的20%總統。在強大民意壓力下,林全堅決請辭並強力拜託賴清德接任。然後,蔡總統主持了一個別開生面的記者會。她先大大稱讚林全做得非常好,再細數7項林全規劃的工作,當面公開要賴清德繼續執行,她說新內閣的工作要「從規劃轉變為執行」,竟當眾指示救援院長要當失敗下台院長的執行長。這般奇怪的事在蔡政府內比比皆是。

在持續8個月疑賴論風潮中,賴清德既要建立美國的信任、要挺得住北京的壓力、藍白攻擊、交代他是否悖離蔡英文路線、是否抵制蔡英文團隊、辯解是不是冒進、要怎樣修正論述和作法、面對黨內歧異、還要維持台獨立場,一路踫踫撞撞。最後到了美國時,低調地婉拒了和國會議員的面會,類似蔡英文婉拒麥卡賜訪台,只在美國會面。這樣一來,賴形同和他先前強調要走進白宮相反 , 距離白宮更遠了。

他的謹慎低調,得到國際媒體普遍肯定,然而,他仍舊努力維護台灣主權獨立立場。《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羅金精準地描述了他過境美國時的調性:堅定而穩健。

2022年民眾在沉默中疑英

2022西方世界出現了強烈的疑英論,但是,台灣政、學界並不受影響,媒體、名嘴也都沒興趣。不過,民眾的感覺卻很真實:

賴清德出訪南美前夕,共軍宣布環島海空演習恫嚇,一天內派出45架共機。圖為空軍偵照共軍運8反潛機狀況。(國防部提供)
賴清德出訪南美前夕,共軍宣布環島海空演習恫嚇,一天內派出45架共機。圖為空軍偵照共軍運8反潛機狀況。(國防部提供)

2022年1月,民意調查發現72.7%民眾支持延長服役時間。同年8月,中共大規模演習恫嚇,政府因應力求低調,民調發現民眾對總統領導國安團隊有信心只有45.9%。9月,民調認為面對中共恫嚇同意政府太軟弱有43.6%,比不同意的42.4%多;對民進黨政府保台沒信心的高達51.5%!12月,民眾被問到,面對中共武力威脅,役男只要服役4個月合理嗎?認為不合理高達69%%,認為合理只有20.6%(以上調查數據來自台灣民意基金會)

最後,12月底,如果民進黨政府宣布服兵役時間延長,你同不同意「票投民進黨,青年上戰場」,結果只有26.0%同意,不同意的高達65.0%。(美麗島民調)

很神奇的,這類民調數據雖然令人驚訝,不過居然沒有引起政學媒的關心和討論。然而,這一連串的數據畢竟指出,2022年1年間,民眾疑蔡的心理有多麼強烈。這樣的蔡英文在多數民眾心目中還是2019年力抗中共的辣台妹嗎?2020年,人氣王韓國瑜就是因為在習近平丟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和鎮壓香港反送中運動時立場軟弱,以致於從人氣王到一蹶不振,而讓蔡英文以辣台妹之姿,迅速從10%總統的危機中翻身而贏得2020年大選。那麼,上述這一連串民調數據豈不是足以指出,2022年的疑英論對民進黨選舉的殺傷力一點也不會小於令輿論沸騰的論文門嗎?2022年,民進黨的大敗難道沒有道理嗎?

結論:激進僵硬的兩國論或穩健台獨

儘管有人仍然對台灣的抗壓力感到憂心,所幸,令人最疑蔡的兵役問題已經解決 , 雖然役期居然仍比新加坡、韓國、以色列等這些安全情勢遠不及台灣危急的國家還短。疑英論基本上也告一段落。民眾對她的滿意度已經從選舉大敗後的38.9%上升到今年8月的50.4%(美麗島民調)。另一方面,疑賴論固然有部分是有憑有據,但整個疑賴論畢竟是小題大作,於是在主流民意是台獨這一個基礎的支撐下,疑賴論以拉高賴的民意支持度而落幕。《經濟學人》敏銳地說2024年選舉「如同過往選舉,這次投票有很大一部分是對台灣的認同及與面對中國的未來」,現在民進黨應該可以審慎樂觀地面對這樣的選舉。

最後,在沸沸揚揚的疑賴風波中,賴清德一再保證遵循蔡路線,這固然使藍白再難見縫插針,也符合尊重國家元首之常。然而,元首路線定了就應該遵守不能改變?

且以蔡總統為例,雖然募兵制由陳水扁啟動,馬隨,完成於蔡總統就職後的第3年,此後她幾次擋下了恢復徵兵制的建議,但是到了2022年底,役期一年的制度還是由她恢復了。

再以陳水扁為例,當他面臨2004選舉連任的困局時,還是毅然拋棄他得意之作 —「四不一沒有」的「不獨」路線,回到民進黨既有的台獨路線,並因此獲得連任勝選。如今蔡「四個堅持」,其核心內容是堅持「兩個中國」路線,這個路線在當前「一個中國」的國際社會共識之下,實際上毫無實踐的空間。相對的,民進黨的「台灣前途決議文」,在國號選擇上反比較彈性,因此與其讓未來的總統為堅持蔡總統激進僵硬的兩國論而煩惱,不如蔡總統在卸任前自我調整,回歸民進黨穩健台獨的「台灣前途決議文」的路線上。

作者簡介:林濁水

  • 台灣戒嚴時期黨外運動人士、民主進步黨新潮流派元老,有「台獨理論大師」之稱。

  • 曾任中華民國第2~6屆立法委員


【點擊看完整全文】

更多鏡週刊報導
【名家現場2024大選論壇】2024年總統大選棄保的方程式 探討棄保的3種可能性
【名家現場2024大選論壇】台灣需要什麼樣的第三勢力
【名家現場2024大選論壇】2024台灣總統大選展望 選前半年盤點柯文哲高人氣的背景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