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朱駿/社會福利的困境

▲隨著社會逐漸走向高齡化,不斷加碼的社會福利政策,將是個無底洞(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隨著社會逐漸走向高齡化,不斷加碼的社會福利政策,將是個無底洞(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NOWnews今日新聞]近幾十年,全球出現經濟成長趕不上社會福利支出所需,其中,各國醫療與退休養老制度受到潛在威脅的現象,個人與家庭的財務規劃面臨嚴重挑戰,台灣亦不例外。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從民國90年到民國109年,台灣社會福利給付金額的平均年增率達5.1%,同一期間,台灣GDP的年增率平均卻只有3.34%。

面對這個現實與趨勢,各大金融機構與基金平台都陸續推出退休規劃的金融商品,以因應民間對退休儲蓄的需求。顯然這種金融機構與基金為了兌現這些退休商品,要有高回報的成功投資支撐,是不是就會有高風險?羊毛出在羊身上,會不會是讓退休商品的購買者要付出更昂貴的代價,以致不是一般人買得起,而買得起的人根本早就不愁悠哉吃喝玩樂到老死?金融機構的退休商品只是錦上添花,無法解決社會絕大多數人的問題,可能還會誤導不少人。

高齡化與少子化只是表象

許多專家將造成這種窘境的肇因歸諸高齡化與少子化。若是我們看看許多人口增長速度快,年輕人口比重大之國家的經濟情況,多屬窮困,老年人的境遇更悲慘。若還停留在以人口增長促進經濟增長,只寄望經濟增長支撐社會福利這種思維水平,是把解決問題的多元方法簡單化,忽略了更多更好的非財務解決助力,必然令社會治理與國家財政遲早陷入惡性循環,多年之後必然積累出更積重難返的大錯與困境。同時,斷定社會高齡化是需要投入大量物資才得以解決的社會問題,就很難真正認識、理解與解決問題。

要依賴人口增加,令較多的年輕人支撐社會養老的基金,如果人類的平均壽命不斷延長,始終以65歲畫線退休,也就是需要更多的年輕人支撐養老相關的財政,當較多人數之年輕一代變老時,又需要更多新一代的年輕人,如此循環下去,不出幾代,在人口密度已經超高的台灣必然造成重大災難。

人口增加必然增加禽畜養殖,增建住宅與各種基礎設施,糧食、蔬果與肉類需求量愈大,綠地與水資源更少,燃料與牲畜排放甲烷增加,環境汙染必然加速加劇,人類生活空間愈加吃緊,社會治理難度升高,這是已經見到的事實。若趨勢不變,人類居住的環境只會惡化,不會好轉,單單是環境治理的費用就會不斷竄升,遑論其它。鼓勵人口增長對台灣可能不是件對的主張。

只聚焦財政,社會福利是個無底洞

目前規劃社會福利的基本思維幾乎都認定財政支持是頭等要素,以為錢越多越能搞好健保、養老或長照等工作,錢少就必須削減這方面預算,或從一般人民身上提款才能搞好。沒有一定的預算是搞不了起碼的社會福利,這是沒錯,但要搞好社會福利,全聚焦於財政,必然會虛耗大量資源,是個無底洞,是國家社會的悲劇。

社會福利的宗旨是要普遍改善人民生活的品質,這不僅涉及到物質層面,還涉及到非物質層面。與人民健康相關的事物如健保、養老、長照等是社會福利中的重大支出項目,根據報導,一般而言,北歐幾個國家老人雖在老年時患慢性病的年頭不少於世界一般水平,但往生前平均臥床年頭比台灣老人少得多。這個差異的效果反映在健保與長照的支出必然天差地別。同時折射出北歐老人的生活品質要比台灣老人強不知多少倍。

根據台大教授劉毓秀的實地觀察與親身家庭體驗,北歐老人往生前臥床時間短主要在於老人儘量獨立自主的生活方式,這與台灣或儒家孝道文化薰陶下的觀念背道而馳,由此已可見到,社會福利的實務與文化有密切的關係,不是單純財政支持的問題。

我們的文化資產富含改善問題的辦法

其實,我們的文化中富含解決或改善社會福利沉重財政負擔的寶貴資產。健保、養老或長照等項目的費用支出只是人類健康及生活觀念的依變數,自變數是人類的想法與行為。如果社會的人們普遍的健康水平高與養成儘量少依賴藥物的素養,往生前臥床的時間會大幅縮短,健保、養老與長照的花費必然大幅下降。

《黃帝內經》:「上醫治國,中醫治未病,下醫治已病。」我們文化中的傳統養生方法與中醫最大的絕活就是能預防疾病、治療慢性病與增強人體免疫能力,各種氣功與飲食文化都是直接強身健體的有效辦法,幾千年臨床與生活的實證效驗足證絕對科學,易施作、花費少,效益高,是西醫比不上的。中醫藥在這次新冠疫情中出色的表現是最新的有力證據之一。可惜,我們長期罔顧事實,把這些寶貴的資產委棄一旁,花了大筆冤枉錢,當了冤大頭,做了任人宰割的肥羊,還自以為是。

是故,要做好社會福利,照顧好人民的養生送死,除了有紀律的財政與經濟發展之外,更需要發揚善用寶貴的優質文化資產,亦即一個「社會觀念與實踐的大轉型」。要重建丟掉的文化資產,捨教育莫由,不只是學校教育,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都要齊頭並進。大家想想,如果我們能從小學甚至幼稚園在人類記憶學習能力最強之時,就將傳統的養生觀念、知識與方法深入淺出地灌輸給小孩子,從小學到大學都安排這方面的課程,體育課排入氣功課程(如八段錦,自北宋流傳迄今已千年不墜,可見簡單易學,效果卓著),鼓勵家長跟著學習,將這些內涵融入家庭日常生活,應該不出三年就能見到正面效果,一兩代人之後絕大部分國民身體素質必然大幅改善,對醫療體系的依賴度必然大幅降低,省下的錢可以用在更有社會效益之處。

政治人物要有良心與抗壓能力

省下大筆的健保費用與長照支出,勢必影響醫療機構與養老企業的個體利益,特別是以西醫體系為基礎的機構。這些機構資源龐大,一定會給政治人物施加壓力,阻止這種教育內容的施行,並以長期以來莫須有之「不科學」的惡名加諸中華傳統養生功法與醫學知識,誹謗已有幾千年效驗的知識與成就,逼令立法刁難傳統養生與醫學,能否轉型且成功就看我們的政治人物是否具有覺醒、良知與抗壓性了。

其實,這個大轉型可以促使西醫體系深刻反性自身的優劣長短處所在,把資源更加集中在自己的長處,跟著轉型,反而更有效益,對大家都有好處。極可能因此轉型發展出令全世界艷羨的新西醫,領先全球,效益更大。

同時,這是一個養生健保的觀念轉換與生活實踐大轉型,在職場上也需要從舊到新結構調整,這涉及到健保、西醫、中醫、傳統養生運動、飲食、服飾、觀光、教育(各種學習課程)、休閒、養老、居所建築設計與營造、生活方式等等深入人類生活的面向,可以創造不少新型態的服務業與工作機會。台灣若是能穩扎穩打地操作成功,軟實力必然突飛猛進,這才是真正人類先進文明的重要價值所在。但在轉型時必有陣痛,政治人物必須要有眼光與抗壓能力。

重新設計退休制度

前述大轉型逐步成功之際會逐步產生一大群健康有活力的退休人員,有些可能還願意投入職場,貢獻生產力,對社會經濟的增長能有積極幫助,反而能降低財政壓力。為此,我們應該設計一套合理的制度,讓原本該退休者可以延遲退休,讓退休人員有機會二次投入職場,找到合適的工作崗位,充分利用經驗飽滿的生產力,創造經濟價值與社會效益,這也需要企業經營觀念與勞工勞保制度的轉變。

●作者:朱駿/時事評論人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 報導
名家論壇》何仁崴/春季談離婚(一):離婚協議怎約定?
名家論壇》朱駿/台灣發展模式已到必須調整的關鍵時刻
名家論壇》膝關節/《悲情城市》:台灣人一生必看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