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開講》「不要相信簡單投資就可以賺大錢...」李伯彥教你邁向財務自由的第一步

一起出來玩創辦人李伯彥做過捆工、當過修車學徒,後來又擔任台灣微軟解決方案經理、多普達國際行銷主管、宏達電亞太區行銷總監、銀行電子金融主管,並在39歲毅然決然退休,他對投資有著精闢的觀點,以下是他的不藏私分享:

財務自由的第一步:不要妄想

一般人投資會為他們建議就是,因為我很早就離開職場,離開10幾年,現在大部分人在談的所謂「財務自由」,大概對我來說是很早就已經實踐的事情。那我覺得一般人對財務自由都有很大的認知偏誤,他以為要賺到很多錢他才會自由,那我會給一般人的建議就是,財務這種東西當你不要去追求的時候,你就自由了。

也就是說,你假設你要賺到很多錢你才能得到自由,這本身就是一個妄念。為什麼?就像在我家樓下舉牌賣房地產廣告那個人,他用的是iPhone,每天看Netflix,他跟我也沒有什麼差別啊。

如果我們是希望得到一個我們不用工作就有一個自主的財務收入的話,你必須要符合3件事,第一個你有足夠的本金,你的本金要夠大,第二有一定的財務知識,你知道怎麼樣去適配你的投資,第三個你可以得到你期望的結果,這3件事情都發生的時候,你可以得到財務上的一定的保障,但不代表你是自由的,因為假設你還想要更多,你就會不自由,可是我們返回來講,如果這3件事情,比如說你本金不夠,或是你財務這些你不是很懂,然後第三個你也沒有適度去操作跟等待,你希望要發財,那個本來就是不可能的,所以我覺得一般人最重要的應該是,先不要妄想。

(更多新聞:想要一夜致富?五個問題捫心自問 打破妄想才能通往財富自由)

到底怎樣的報酬率才算是合理呢?

我自己在教課,根據我對全部來參加課程,上百位學生的調查的結果,平均在台灣他認為要財務自由的錢大概是5千萬到3億,大家初始的本金大概是300萬、500萬,能超過1千萬都已經非常難了,然後大家都希望在5年、8年,最長不要超過10年以內實現,這3個數字一推敲,他的年化報酬率大概是3成,也就是說台灣的人都希望得到比巴菲特更好的投資報酬,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有可能,你就是巴菲特了嘛。

可是我們反過來講,什麼是合理的報酬?第一台灣股市過去十年平均的殖利率4.3%,如果你就是隨便亂買放著不管,買分散一點,你大概有4.3%的股市報酬,第二就是如果你嫌4.3%的殖利率太低,你如果買0050或0056這種ETF過去10年因為台灣整體的市場是上漲的,那你的年化報酬率大概會在8%到9%,如果你很願意花時間去做財務分析的話,你去找比如50檔財務上比較好的公司,那你大概年化報酬率可以拉到12%,12%再以上就會非常困難,這時候你就要懂得去在這些公司裡面去選擇最好的,然後適度的調整你的投資比重,但是如果你不願意花時間,我建議這些事情都別做。

像有很多人投資的時候,他常會講要去猜大股東在想什麼,但是從我的就近觀察,我自己身為公司創辦人,或是幫上市公司在經營的過去經驗,我可以直接告訴大家,大股東事實上大部分時間都跟你一樣徬徨,因為第一個產業好不好沒人知道,像是新冠疫情要封城,大股東也不會知道,或者是台灣都是代工為主,蘋果要砍單,他也不會先告訴你啊,所以大部分的時間,大股東跟小股東差異不大啦!大股東贏在哪裡?就是知道財報、業績,然後大概有一些操作工具,但是股市如果要大跌的時候,他也跟你一樣希望先賣掉,所以你花很多時間去猜公司經營者在想什麼沒有用。

反過來就是說,我們先確定這個公司本身沒有什麼問題,至少大股東不要天天作弊,然後不要天天找前妻賣股票,另外一個就是如果你從公司的角度往前延伸,你去想想看這個產業未來的趨勢怎麼樣?未來的趨勢是不是好?它在這個產業裡面的定位是高、中還是低?它未來的市場是僅限於台灣亞洲還是可以做到全世界?這個東西我們就認為是不同的加權,如果你分析結果是,這公司本質不錯,經營團隊就大股東這些也不錯,它的市場性、產業趨勢、還有它最終可以發展的空間都很好的話,那你就可以加大你投資的比重,大概是這樣。

不要相信可以簡單投資賺大錢,個股不行就選ETF

第一個不要賠錢就已經贏很多人,就像我們100個學生、100個賠過錢,有些人甚至賠幾百萬、上千萬都有,整體來說短期賠錢一定有,那你長期要獲利為正,我會覺得如果你真的投資有障礙的話,首先不要去相信那些告訴你很簡單投資就可以賺到錢的事情,他自己都辦不到,就是他已經窮到出來教課,就不要再相信這些鬼話,那第二個你去買ETF,我認為現在買台灣的主流的ETF,未來還是都是很好的獲利標的,因為台灣未來的趨勢現在看起來是很好的。

如果沒有很多錢的話,你是手上每一年可以結餘一筆錢的話,現在買我覺得是好的時間點,為什麼?因為所謂的高跟低那是跟以前比,但問題是現在的經濟環境跟以前不一樣,從世界局勢上來看,台灣第一個本身的技術力,還有企業的經營能力持續都有在上升,第二個是人回來、錢回來,大家都看到了嘛,上海有30萬台商,你看解封以後有多少人還願意留人跟錢都回來,然後台灣又在國際局勢站對邊的情況之下,天時地利已經很OK了,那接下來你只要選擇到經營有用心的公司,大概不是問題,如果不想選的話,去買主流的ETF,不要買什麼正2負2的那就好啦。

(更多新聞:人物》從捆工、修車學徒到宏達電亞太行銷總監 39歲退休 李伯彥玩出一片天)

年輕的時候,機會就像機車迎面而來

我覺得年輕的時候,你可以每天廝殺,你要當沖你就去沖吧,反正你今天錢輸光了,你還年輕你可以再來嘛對不對,可是人生就是這樣,人生它是一直有機會,年輕的時候,這個機會就像摩托車迎面來一大堆,30歲以後機會像公車,你要等15分鐘才來一班,我們現在50歲,那個機會就像天上的浮雲看了半年它也不來一個,所以說機會是還有但越來越少,而且接下來這個體力也沒有像以前那麼好,而且你還有家庭、健康要兼顧,所以當你要考慮的東西那麼多的話,你自然就應該越做越長,那你投資的期限,就拉到5年、8年、10年,事實上這個才是比較好的。

如果沒有錢投資的話,就去賺好嘛,我覺得你現在年輕,就代表你有很大的空間。如果你年輕的時候,希望財富累積的來源是來自於投資市場,本身就是一個妄想,因為最好的投資就是印股票賣你,我自己也印股票,我開公司是上市公司的顧問,也投資新創公司,現在營收一路拉上來,我手上的持股就一直增值。

大家如果去看台灣的豪宅,你去統計一下,每100間大概找不到1間是靠買賣股票住進去的,幾乎100間豪宅都是靠印股票賣給人住進去的啦!所以你還年輕最好就是想辦法學業務、做事業、創業,然後有一天印股票賣給人家,因為印股票在台灣合法的,不要印鈔票就好,印鈔票會被抓,那如果你一定要買人家的股票,你要知道人家是印股票賣你來賺錢的,你已經買人家的股票,你就只能期望合理的獲利,如果你在合理的獲利之外又要賺很多,又要當沖、玩衍生性金融商品,又要選擇權,又要這個又要那個,基本上你就讓自己暴露在非常大的風險之中,有那個美國時間就自己去做生意,自己去印股票賺比較快好嗎,這是我給年輕人的建議。

培養孩子的合約精神,建立財務思維

我有3個小朋友,我覺得大部分的台灣的父母都會教小朋友要溫良恭儉讓,然後要聽老師的話,在我們家這些事情都是不會發生。我都會教他們合約精神,比如說有的時候我們買禮物給小朋友,大家都喜歡其中的同一個這時候怎麼辦?在我們家就很簡單,大家出來出價,得標以後就平均分配給3個人,他們從小就會知道價高者得,這是第一個,第二就是他要得到東西他必須要付出,所以我覺得競價的機制有合約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我們就是講好的遊戲規則要遵守。

我會鼓勵他們去賺錢,每一年小朋友會拿到壓歲錢,我都會讓他們自己選擇,因為小朋友每一年都會說,我想要買彩券,我說你可以買用你的錢,但是你買了以後,很可能會就是沒有了,他們自己去一刮,果然刮一刮就不見了,另外一個我就跟他講說,我可以幫你投資股票,你要投資股票或花掉你完全自己決定,投資股票的話,明年你就可以看你錢變多少,那大概第一年小朋友都會要求說,50%我自己拿去買玩具,50%拿去投資股票,可能爸爸操作也不錯,第二年一看投資股票的錢怎麼變大了,第二年開始沒有人買玩具了,全部都買股票,我小孩大概很早的時候就都幫他們開戶、券商都開戶,他們會自己刷本子,看到自己投資了什麼,而且他們每一年都會問我,爸爸我現在投資績效如何,所以他也會督促我去好好的投資,不要亂投資亂用他的錢,所以在這個情況之下,他們自然就不會亂花錢,而且以後你要買禮物給他,他還會說買這個東西這樣好嗎?「它會不會太貴了」。

當他們要投資的時候,我們可以有一些話題,談什麼公司比較好?為什麼要投資ETF?為什麼要投資成長型的公司?所以有時候我們到店裡面,我就會問他們說,「你們覺得這個店的經營上面有沒有什麼問題?裝潢有沒有花太多錢?」甚至問請他們預測一下,「你覺得這個店未來可以經營多久?」他們講得很高興。

他們甚至有時候會進一個店,「爸爸你看,這個店明年一定關掉,你看它那個裝潢一看就知道根本就做不下去」,或他們買了東西就說這個東西價錢根本不符合,那以這個價位的話,這個店大概做不了多久,我覺得這是給他們一個很好的合約精神跟商業思維,千萬不要小看小孩,小孩子大概5歲以後就知道怎麼跟朋友換玩具,或者是跟人家做交易以物易物,事實上華人最應該教小孩的就是這種商業跟合約精神,不然我們都教他念書,他出了社會才發現,學校學的東西都沒有用,那個時候再來學就太慢了。

從把事情做好,變成解決問題的人

我國中畢業以後就沒在念書了,因為念的學校都把我退學,我念書的時候,會覺得有幾個問題,第一個是他要把一個學問有系統地叫你學,從12345678910這樣學完,問題是我從1學到2我就很想知道10是什麼,而且我覺得這種機械邏輯是很奇怪的,後來我才曉得,原來大部分的教育,事實上是要幫工廠訓練工人。

所以恭喜大家,如果你到大學畢業沒多久就把你學校所有東西都忘掉,那太好了,就是你最終沒有被培養成一個只會在生產線上貢獻勞務的人。

反過來我們可以想,如果你今天在社會上,你要開公司你要賺錢,那你是不是一定要找到一群人去滿足他的需要或渴望,然後想辦法貢獻東西給他,如果你想要做到這件事情,學校教的東西就沒用,你必須要在最快的時間之內,把你所有限的知識或是資源,拼湊成一個人家可能會願意且能夠付錢給你的東西,如果是這樣子思維,你就必須從做事情把事情做好,變成解決問題,讓人家滿意,只要能做到這一點,思維這樣轉換,要賺錢基本上,在台灣是非常容易的事情。(整理秦宛萱)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投資亂世 明燈在哪?國艦國造、國機國造 政策概念股靠得住
FED鷹派升息態度趨緩 電子股可望跌深反彈 金融股區間操作
股市攻略》美股恐慌性殺盤出現 馬斯克賣股票買推特 特斯拉走勢成多空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