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會客室/腸道微菌叢植入治療的神奇療效

文/林口長庚微菌治療中心主任李柏賢(長庚醫訊授權轉載)

72歲的孫先生罹患糖尿病、高血壓以及慢性腎病,近5個月來持續腹瀉和腹痛,每天需上廁所十次以上,而且一吃東西就想跑廁所,出門時不得不包尿布,因此很怕外出與朋友聚會,這使得他整天足不出戶,情緒憂鬱,半夜也需爬起來上廁所,嚴重影響睡眠品質,體重減輕了8公斤,食欲大減。其糞便檢驗顯示困難梭菌感染,經口服抗生素治療後,每次好轉不久即復發,苦不堪言。在子女的鼓勵和安排下,他轉診至林口長庚微菌治療門診,經專業評估後,選擇住院接受大腸鏡微菌叢植入治療。治療後隔天返家,一週後回診,神采奕奕的孫先生表示治療後不再腹瀉,能正常出門與朋友聚餐,至今兩年無復發。

 

20歲的小嫻罹患潰瘍性結腸炎,5年間接受類固醇、免疫抑制劑和生物製劑治療,但仍頻繁腹瀉和血便。轉診進一步評估,內視鏡發現從直腸到升結腸有連續性潰瘍及出血,檢測顯示困難梭菌和巨細胞病毒感染。經抗生素和抗病毒藥物治療,排便次數從十幾次減到五六次,但糞便仍有血和黏液,困難梭菌檢測仍為陽性。她在家進行低渣飲食和清腸,檢查當天接受大腸鏡微菌叢植入治療後返家。成功清除困難梭菌後,病情穩定,不再腹瀉和血便,內視鏡檢查和病理切片也顯示無發炎跡象,順利停用類固醇,回到正常生活。

 

困難梭菌感染(Clostridioides difficile infection, CDI)是一種由困難梭菌引起的腸道感染,高風險族群包括抗生素使用者、高齡者、住院患者、癌症患者、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洗腎患者以及免疫力低下者。症狀包括嚴重腹瀉、腹痛、血便和發燒,嚴重病例可能致死。抗生素治療後復發率高,成為現代醫療的難題。直到微菌叢植入治療的普及,情況才有所改善。

 

微菌叢植入治療(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是指將健康捐贈者的糞便經過處理後移植到患者腸道,恢復腸道微生態系統。2013年新英格蘭雜誌研究顯示,針對反覆CDI,微菌叢植入治療的成功率高達94%,遠超過抗生素治療的31%。因此,FMT成為國內外指引推薦的治療方法,相關製劑也得到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核可上市。

 

FMT不僅用於治療難治或反覆的CDI,還可有效治療發炎性腸道疾病、腸躁症、肥胖、移植物抗宿主病引起的腸炎等腸道疾病。通過腸腦軸機制,也開始應用於自閉症、帕金森氏症、失智症等腦神經疾病的治療。有研究顯示,FMT可提高癌症患者對免疫治療的療效,顯示出其在現代醫學中的突破性潛力。

 

那為何不直接服用益生菌呢?這是因為口服益生菌通常只包含一種到數種有益菌,而讓這些單一菌種成功通過胃酸,並在腸道內定植和壯大,是一個相當困難的過程。它們需要在腸道中對抗並取代原有的細菌,這對於僅作為保健用途的益生菌來說是極具挑戰性的,因此很難用益生菌來單獨治療疾病。然而,FMT則是將一整個健康的微生態系統移植過去,就像一支編制完整的軍隊,能夠有效重建患者腸道的菌群,進而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有鑑於此,長庚醫院於2019年成立微菌治療中心,專注於臨床治療的應用。安全是所有治療最重要的關鍵!因此進行FMT的第一步就是嚴格篩選健康、年輕的合格捐贈者。在林口長庚,這些捐贈者必須要接受近60項血液及糞便的檢驗以及健康問卷。通過這些嚴格的檢測後,捐贈者只能在規定時間內捐贈,超過則須再重新做一次篩檢合格,才能持續捐贈。捐贈當天,個管師會再次確認捐贈者近期健康情況,以及確認當天糞便型態正常,才能接著著手離心、純化,提取所需要的好菌菌液。由於許多好菌都很怕氧氣,因此整個操作過程都必須在厭氧環境中執行,隨後立即將純化的好菌菌液存入微菌銀行備用或製成菌膠囊備用。當有患者需要使用時,則立即解凍回溫,在最短時間內經內視鏡植入完成治療。如此嚴格的流程,才能確保療效卓越且安全無虞。

 

長庚微菌治療中心2022年完成一百人次的FMT,2024年6月累積完成年齡從3歲到99歲患者,超過兩百人次的治療經驗。不但在CDI療效顯著,在面對危及生命的難治性疾病治療上,長庚團隊也透過臨床研究以及申請恩慈治療的方式,提供患者挽救寶貴性命的契機。今年長庚體系更將微菌治療中心統合為跨院、跨科別的功能性中心,以期未來能提供更多病友安全又有效的治療,突破現有醫療的瓶頸,讓許多難治性疾病迎來希望的曙光。

 

作者介紹─

現職:

林口長庚胃腸肝膽科系副教授

長庚發炎性腸道疾病中心主任

 

專長:

小腸疾病

小腸內視鏡

發炎性腸道疾病

微菌叢植入治療

腸道困難梭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