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會客室/30年磨一劍 和信醫院全癌症5年存活高於平均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吳建良/台北報導

圖:和信醫院醫務長簡哲民醫師。

癌症高居全球疾病死亡人數首位已超過30年,是人類已知歷史最大的威脅;位於台北關渡平原上的和信醫院,早在三十年前創立至今只做一件事,就是癌症的治療。30年磨一劍的專注,讓和信醫院全癌症5年存活率達到72%,超過全國平均二成以上。

談起和信醫院,許多人都以為是某金控財團所支持的醫療院所,這個美麗的誤會讓院方30年來經營的非常辛苦。和信醫院醫務長簡哲民指出,和信醫院的創立是因為當時台灣經濟起飛,國內外形勢一片大好,但是有鑒於癌症對國人健康的危害日加劇,李國鼎先生洽商辜振甫先生和辜濂松先生,由和信企業團捐助前後共計新台幣29億,另外為了租賃仁愛院區和其營運,以及蓋建關渡院區醫療大樓,以營運資金並且向銀行貸款最高達27億來營運這家醫院。

簡哲民說,事實上,和信企業團並未干涉醫院的運作,而是委託專業經理人--前院長宋瑞樓教授及現任院長黃達夫來治理,30年來主要是靠院方自籌財源的方式營運。而醫院經營也是自負盈虧,多年來醫院除了醫療收入外,最大的財源就是靠著各界的捐助,其中又以病人、家屬的個人小額捐助為最多。

簡哲民接著說,和信醫院從院長黃達夫到所有醫護人員,都是「固定薪資制」,不以醫生看診或手術檢查、開藥數量來計算醫師及護理人員收入。每位醫師不會因為要衝醫療業績而犧牲照顧病人的品質和醫療行為準則。或許,在和信的同仁都認同固定薪資制度,大家互相幫忙與合作照顧病人,重質不重量,所以有些醫生離職後還會回流,是因為想念和信以充裕時間為病人問診的風氣。

簡哲民表示,雖然和信的醫師薪資是採固定制,但和信卻擁有全台醫院最佳的護病比。相較於許多大院所,動輒兩位數的比率,和信醫院一位護士只要照顧6位病人,護病比是6比1,一位護士每天花在1位住院病人的時間是1.2個小時,這是全國絕無僅有的照護高標準。

除了薪資結構的不同,醫療流程sop的設計也和其他醫院截然不同。最特別的是,不論癌症病友何時到何人的門診被收治,第一位收治的醫師都不能自己決定治療方式治療權,而是必須要經該病醫療團隊依據診療準則共同研商方案後,始得開始治療。

簡哲民指出,和信目前有120位醫師共組成19個癌症醫療團隊,每個團隊針對一個單一科目的癌症進行方案的討論和治療;每個團隊中都會有針對該科別所需的專科醫師。以乳房外科為例,團隊就有腫瘤內科、乳房外科、放射科、病理科、檢驗科、社工師、個案管理師等人員,共同擬定治療方案更可以互相了解,同時也達到彼此協助互相監督的功能,個管師也會針對全方案去進行治療進度與治療內容的確認。相當程度地避免了各自為政甚或只從單一醫師專長做考量,而不是以病人需求為依歸的治療模式。

在這個機制下,和信醫院的甲狀腺癌、乳癌、子宮內膜癌、攝護腺癌、口腔癌、胃癌、肺癌和肝癌,從2013年至2017年的一到四期五年存活率,都高於全國醫療院所的平均。全癌症平均數72%比全國平均的52%超出二成以上。

簡哲民強調,除了五年存活率高於平均,和信醫院1-2期乳癌治療方案中,約60%的患者都可以保留乳房,只做部份切除再搭配前哨淋巴切片或化、放療。泌尿科在張樹人醫師帶領下所進行的攝護腺手術,使用達文西機械手臂或直接開腹手術切除的術式,出血可以控制在400c.c.以內,而頭頸癌治療團隊因為有了整形外科的加入,讓許多必須要重建臉部組織的患者不但可以保留更多的功能,還有外觀上的影響也可以降到最低,保持病人的生活品質、生病尊嚴。

雖然一路以來在財務並不寬裕的狀況下,和信醫院開創了一條有別於其他醫院業績導向的經營路線,塑造了和信醫院獨特的醫療文化。曾經有一位家在雲林鄉下務農82歲攝護腺癌病人,在治療多年後的某日,拿著兩萬元新台幣到醫院捐款,希望以自己有限所得表達對醫護的感恩,還一直抱歉金額不多,類似的案例在這家醫院並不少見,塑造了和信成為除了宗教型態的醫院外,最具人文史觀及以病人為依歸的醫療院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