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問.診-根除幽門桿菌 長保胃壁健康

工商時報【劉致瑾(新光醫院胃腸肝膽科臨床研究員)】 胃痛腹漲、消化不良是患者前往腸胃科門診最常見的主訴之一。大部分的患者在經過問診及詳細檢查後通常都是胃炎或是消化道潰瘍,不過倘若病人合併有體重下降或是持續性的不明原因貧血,特別是中年以上的族群,就要擔心是否有胃癌的可能。 胃癌 癌症十大死因第七位 根據衛生福利部的統計,胃癌占臺灣十大癌症死因的第七位。胃癌的成因複雜,目前認為與飲食習慣與遺傳皆有相關,而在近年的研究中證實除了上述兩項之外,幽門螺旋桿菌在胃癌的成因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幽門螺旋桿菌是在全世界廣為盛行感染於胃部的重要細菌,傳染途徑大多是隨著飲水與食物經口食入,因此好發族群與衛生環境條件有關,通常常見於低社經地位或開發中國家,也常見家族群聚感染。 通常患者在幼童時期就感染,一般來說感染率隨著年齡增加而增加,不過不一定會馬上造成症狀,感染後細菌會持續存在於胃部。隨著感染時間的進展,可能有15%的感染者會進展成消化道潰瘍或胃炎,其中與十二指腸潰瘍的關聯性更是高達九成。大約有1∼2%的感染者可能會發展出胃癌或是胃淋巴癌。雖然隨著衛生條件的進展,臺灣胃癌的發生率有逐年減少的趨勢,不過目前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幽門螺旋桿菌列為第一級致癌物質,因此不可輕忽。 在胃癌進展的過程中,通常是從慢性發炎開始、經年累月後進展成萎縮性胃炎,再進展成小腸化生及異生,最後形成惡性胃癌。根治幽門螺旋桿菌目前已經證實可以有效治療慢性胃炎並減少萎縮性胃炎的發生率。 幽門桿菌 可透過胃鏡檢查 目前篩檢是否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可以於胃鏡檢查時進行切片測試,或是進行非侵入性的吹氣檢查或糞便檢查。而血清學抗體檢查為陽性,曾經感染或是現在感染皆有可能,所以臨床上參考價值較低,通常會建議進行胃鏡檢查進行確認是否有慢性胃炎或潰瘍;倘若胃鏡檢查已經產生消化道潰瘍或慢性胃炎的感染者,建議都應該接受殺菌治療。短短十至十四天的抗生素治療,只要遵從醫囑按時服用,就可以達到八成五以上的成功殺菌效果。根除幽門螺旋桿菌,患者可以免受反覆性潰瘍之苦,也大幅下降產生出血或其他進一步的併發症的產生。 劉致瑾小檔案 ◆現任: ◎新光醫院胃腸肝膽科臨床研究員 ◆經歷: ◎新光醫院胃腸肝膽科總醫師 ◎新光醫院內科部住院醫師 ◆經歷: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醫學士 ◆病症參考: ◎腸胃道疾病診治 ◎肝膽疾病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