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問.診-秋冬進補須節制 小心胃食道逆流

工商時報【葉勇德(彰化基督教醫院˙二林基督教醫院中醫部醫師)】 時令進入秋冬天氣轉涼,坊間時常傳來陣陣燉補香味,薑母鴨、燒酒雞及羊肉爐等冬令進補紛紛出爐,對於老年人、小朋友或是腸胃道疾患的族群,可能因進補鍋物內含之酒精、辛辣及油膩等,對腸胃造成額外負擔。因腸胃不適前來門診的患者,每年秋冬都有顯著增加的趨勢,其中以胃食道逆流為大宗。臨床上常見症狀為頻繁的脹氣、胃悶痛、打嗝、喉頭酸梗感、胸悶、灼熱感、半夜睡不好,起床嘴巴酸又苦,慢性咳嗽等等…,以上所述都是典型「胃食道逆流」的症狀。 胃食道逆流是胃內容物(固體、液體或是氣體)的反流,造成食道、咽喉黏膜損傷產生之慢性症狀。現代人由於工作壓力大、三餐不正常,泛酸的現象愈來愈普遍,常常覺得是小毛病,而不以為意,但長時間下來,不只影響生活品質,最嚴重者由於食道被反覆刺激,引起病變,最終可能演變成食道癌,萬萬不可輕忽。 在中醫觀點中,與「肝、脾、胃」三個臟腑最為相關。正常飲食經由口、食道、進入胃中,食物經過胃酸與消化液的腐熟,再進入腸道。這就是中醫脾胃「升清濁降」的正常生理機制,一旦脾胃正常生理失常,吃到過度發酵食物、甜食或是較難消化食物,容易在胃中形成積滯,就是中醫所說的「積聚」,導致氣機無法向下,導致胃容物上湧而出。臨床上有部分患者症狀常常因情緒波動而發作,這與中醫肝氣條達失司,造成氣機紊亂有關。 在治療方面,中醫主要目的不在於制酸,主要注重在調理脾胃與疏泄肝氣的功能,使身體恢復正常應有的生理機能,減緩不適感,舒緩病患情緒,進而改善原有症狀。一般初起以疏肝理氣、和胃降逆,立即減緩不適症狀;緩解期以健脾和胃、調理脾氣為法,預防疾病復發。中醫治療優勢在於能依據病患體質,找出真正成因,治標同時治本。時令進入進補的時節,如果平素就有腸胃不適、胃食道逆流,在秋冬進補之前,建議先諮詢中醫師,才能吃出健康,補出活力! 【胃酸逆流注意事項】: 1.三餐宜定時定量、避免暴飲暴食;充分咀嚼、避免狼吞虎嚥。 2.除了飲食的調控,也要多運動、體重控制,有助於改善胃食道逆流。 3.三餐不宜吃太飽,七分飽為宜,飯後勿大量喝湯或水。 4.便祕者請儘量避免在餐後解便,容易造成腹壓上升及胃酸逆流,伴隨有便祕的患者,就診時請務必告知醫師,便祕改善有時胃食道逆流就會得到緩解。 5.飲食宜清淡,少吃燒烤炸類、咖啡、甜食,以及易產氣的豆類製品。 6.調適心情,中醫認為情緒波動是胃食道逆流加重因子,透過中藥調理或個人調適,平穩情緒,對泛酸有一定助益。 7.急性期可透過穴位按摩得到舒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