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山致敬!國家公園署邀請大眾 為體驗山林之美做好準備

自行政院於108年宣布山林開放政策以來,每年吸引約20~30萬人申請進入國家公園生態保護區從事登山等自然體驗活動,國家公園署表示透過積極營造友善的登山與自然體驗環境,提倡民眾無痕山林的保育登山行動,落實負責任登山,鼓勵親近山林,向山致敬。

建立友善登山環境  提升整體山屋品質 統一步道分級系統

臺灣國家公園園區計有76座百岳,分別坐落在玉山、太魯閣及雪霸等國家公園,是臺灣重要登山與環境教育場域。國家公園署截至112年共完成山屋整建18座及新建8座,每座山屋都配置攜帶式加壓袋(Portable Altitude Chamber,  PAC),提供登山民眾發生高山症時緊急應變使用。

為讓登山民眾選擇適合自己能力之登山行程,國家公園署與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已協調共同訂定一致性的步道分級標準,從易至難以0級(無障礙步道)到6級(雪季期間或非既定路線)區分,目前已發布共計157筆步道系統分級資訊,每筆步道依分級都有對應的風險說明與安全提醒,以利民眾評估。

為提升步道品質,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於陽明山面天山向天山步道,打造兼顧登山安全及急難救助需求之五感體驗步道,建置結合棲地復育、環境改善及自然工法之環境教育體驗場,該工程並榮獲112年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第23屆公共工程金質獎」之「公共工程品質優良獎-土木類」優等佳績。

各國家公園管理處亦持續辦理步道巡查,於危險路段評估加設階梯、拉繩等安全設施或變更登山路線等;於迷途熱點,強化步道指示牌示、反光牌示等防迷設施,對核准入園者主動寄送登山注意事項,提醒登山行前準備、風險評估、下載離線地圖,攜帶具衛星定位功能之通訊裝置,落實留守人制度等,以降低迷途與山域意外風險。

2023Youth Camp活動之地圖判讀(右圖),攜帶式加壓袋(PAC),提供登山民眾發生高山症時緊急應變使用(左上圖),陽明山面天山向天山步道蝶蛹造型涼亭(左下圖)。(國家公園署提供)

環境教育、登山安全宣導與登山安全配套措施

國家公園署為建立民眾保育與負責任登山的觀念,截至112年共製作2部登山安全宣導短片與8支路線攀登注意事項影片,持續於臺灣國家公園ParksTaiwan Youtube頻道與媒體刊登,推廣登山安全資訊;各國家公園管理處亦舉辦線上及線下課程講座,宣導登山安全觀念、離線地圖使用、無痕山林原則等內容,同時為高中學生舉辦Youth Camp活動,109年迄今共辦理63場次,總參加人數4,377人次。

強調跨域合作 營造友善山林體驗

在既有山林開放政策推動基礎之上,未來國家公園署將透過「強化登山教育,宣導負責任登山」、「輔導部落登山基地,促進經濟文化發展」,「強化環境設施管理,降低登山環境衝擊」,「研議收費可行性,引導合理使用與管理」等4大精進作為,期待未來能跨域合作強化國人實踐負責任登山與遵守無痕山林準則等配套措施,達到保育生態環境、提供個人自然體驗、促進原民經濟文化發展三贏的共榮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