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深耕藝術教育工作者致敬 111年第九屆「教育部藝術教育貢獻獎」頒獎典禮

績優學校獎-國小組。(記者王志誠攝)
績優學校獎-國小組。(記者王志誠攝)

▲績優學校獎-國小組。(記者王志誠攝)

第九屆「教育部藝術教育貢獻獎」共有27個團體及12位個人獲獎,於(二十八)日假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南海劇場舉行頒獎典禮,向獲獎者表達祝賀與感謝之意。本獎項自103年設立,為表揚長期投注藝術教育卓有貢獻者,設有「終身成就」、「績優團體」、「績優學校」、「教學傑出」、「活動奉獻」等五大獎項,迄今已有231個績優學校、團體及119位個人獲獎。其中不乏有才華洋溢、熱忱奉獻的教師,也有結合在地資源的學校與團體,更有用心耕耘藝術沃土,給予孩子藝術養分與美的視野的團體與個人。教育部期望透過每位獲獎者的感動事蹟,激勵更多人共同投入藝術教育的行列。

本屆「終身成就獎」得主為王童導演、陳政宏老師及黃才郎館長三位。王童導演是華語電影史上重要的電影工作者,為八十年代臺灣新電影的先驅之一。王童導演建立了臺灣電影界唯一高科技後製中心及臺灣第一座杜比錄音室,通過引進新技術和方法,加強新一代電影專業人才培育,大大推動了臺灣電影的發展。

在「績優學校」獎項部分,各獲獎學校推動藝術教育的形式相當多元,各有其不同特色。例如:新北市瑞芳區濂洞國小運用社區藝文與自然素材,建立美感校園、推展食農創「藝」教育,並結合在地藝術、博物館所等資源進行文創教學,以在地藝術家自製浮球組成「不一鼓」隊,並與「優人神鼓」合作演出;南投縣竹山鎮秀林國小以在地盛產竹子之特色,融入學校課程使學生認識家鄉文化,並與社區竹藝文化產業結合改造校園,邀請竹藝師教導學生學習製作竹樂器,組成全國少見的竹樂團,且每一位學生都是竹樂團的成員,真實體現「藝」教於「樂」;高雄市左營區新上國小是以「美感素養」為核心的人文小學,在高雄都會區營造出「馬卡龍」校園美感氛圍,打造學校為社區中心,並與大學、區域中小學等進行跨領域美育合作計畫,發展獨具一格的「風格學校」。

在「績優團體」獎項部分,獲獎民間團體挹注資源,為藝術教育扎根與推廣貢獻心力。例如:財團法人中國信託商業銀行文教基金會致力推廣偏鄉藝文教育,引入藝術老師、藝術工作者進駐偏鄉設計藝文課程,帶領孩子開啟視野、建立自信、發展潛能;新北市汐止城市愛樂協進會,提供資源培育小學至成人各種音樂人才,結合汐止當地學校辦理多元的音樂活動,長年回饋社區辦理公益音樂會,並透過辦理國內外大型音樂盛事,提高城市和國家的能見度貢獻良多。

在個人「教學傑出」獎項部分,獲獎教師於藝術教育課程教學、人才培育上熱情貢獻不遺餘力。例如:陳育淳老師創新課程、活化教學設計,積極進行藝術教育教學研究;張萬苓老師創新教材教法,以科技融入教學,設計多樣化的跨領域音樂課程;劉持均老師結合特殊教育與音樂專長,長期投入藝術融入課程教學,由於深刻體認到藝術教育對身障生的重要,將復健融入戲劇課程,發展以特教生為主體的皮影戲團、民俗舞團,讓特教班的學生獲得更豐富的藝術涵養、更好的表達能力和自信心,藝術深耕頗富成效。

在「活動奉獻」獎項部分,主要為推展藝術教育,薪傳重要傳統藝術有卓越表現者。例如:謝婉芬老師長期推廣花燈藝術教學,透過技藝的學習讓學生獲得成就感和正向積極學習的動力,也使花燈藝術薪傳不息;錦飛鳳傀儡戲劇團薛熒源團長致力於傀儡戲之傳承、推廣,除於國內巡迴展演外,亦多次獲邀至歐、美、日等地演出,並長期於學校教導學生傀儡戲技藝,屢屢獲獎成績斐然,該團也帶領學生進行公益巡演,對於傀儡戲的人才培養、傳承與創新不遺餘力令人感佩。

另外,頒獎典禮當天特別邀請本屆獲獎的南投縣竹山鎮秀林國小、臺中市北區篤行國小、錦飛鳳傀儡戲劇團帶來精采的表演,竭誠為這群在全國各地默默耕耘、勞苦功高的藝術教育工作者鼓掌、喝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