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美國展現報復反擊能力!解放軍「東風快遞」發貨後更多細節逐漸明朗

解放軍火箭軍於9月25日8時44分,向太平洋相關公海海域,成功發射1枚攜載訓練模擬彈頭的洲際彈道飛彈,並落入預定海域。這是時隔44年後,中共再次向太平洋進行洲際飛彈測試。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所屬微信公眾號《中國軍號》26日公布一組高清大圖,讓外界得以更清楚解讀關於這枚洲際彈道飛彈的細節,以及其政治與軍事涵義。

首先,就型號而言,原先不少猜測為東風-41,但透過高清照片可以研判,應是更為輕型的東風-31AG(甲改)。做為東風-31A的改進型,東風-31AG曾在2017年解放軍「慶祝建軍90周年」閱兵式上公開亮相,當時西方推測其射程和彈頭攜帶能力有較大提升,但沒有更進一步的資料佐證。

其次,就射程而言,從檢測到的彈道軌跡和落點可見,這款飛彈從海南島發射,落點在法屬玻里尼西亞群島附近,表示射程已達1萬1,700公里。美國五角大廈曾在《中國軍力報告》研判,東風-31A飛彈最大射程超過1.1萬公里,從中國本土發射,可以打擊到美國本土。而東風-31AG的射程,顯然又比東風-31A還遠,更大大超過了44年前首次洲際飛彈試射的9,089公里。

再者,就發射方式而言,洲際彈道飛彈一般有「地下發射井發射」、「核潛艇水下發射」、「陸基鐵路機動發射」、「陸基公路機動發射」等4種發射方式。從此次發射現場照片的情況研判,應是採取「隨到隨打,打了就走」的「無依託野外發射」方式。中國大陸軍事專家張軍社分析,此方式表明中國洲際彈道飛彈,擁有較強的戰場生存能力。

<cite>北京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展出的東風-31A、東風-31AG整合改進核子飛彈武器系統。(VCG)</cite>
北京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展出的東風-31A、東風-31AG整合改進核子飛彈武器系統。(VCG)

《鳳凰衛視》另外介紹,從發射裝置可以看到,使用的是以16×16超重型越野特種車為底盤的一體化發射車(TEL),採用斷開式驅動橋、大行程螺旋彈簧獨立懸架等技術,一體化發射車,簡化了保障設施,解決了發射場坪的承載問題,發射車在機動過程中可隨時停車發射,更利於隱蔽待機,實現在複雜地形或狹小場地,快速發射。這也對飛彈系統的定位、定向和方位瞄準提出了更高要求。

軍事公眾號《巔峰高地》則判斷,高清發射照顯示,伴隨著飛彈點火尾焰,有一股偏黑色的煙霧,此即顯著的「冷發射」特徵。而冷發射指的是,飛彈在離開發射筒之前發動機不點火,依靠外推力離開發射筒,像東風飛彈冷發射的外推力通常來自發射筒內的燃氣發生器,由其產生的高壓氣體將飛彈彈射到空中,進而在空中點火起飛。

《巔峰高地》指出,冷發射可以使飛彈獲得一定的初始速度,降低了飛彈燃料的裝填量,不僅有利飛彈小型化設計,更重要的是解決了飛彈尾焰的導流排導。「不論是從技術的先進程度,還是應用規模,中國東風飛彈的野外無依託發射能力都已經居於世界前列水平,並顯著高於美軍。」

美國國防部發言人對於此次中國向太平洋發射洲際彈道飛彈一事表態,指出「我們確實收到了一些關於(中國)洲際彈道飛彈測試的提前通知,我們認為這是一件好事。」「這是朝著正確方向邁出的一步,它確實會防止任何誤解或誤判。」

港媒《香港01》對此發表評論,認為當美國在強化西太平洋地區的軍事部署時,中國進行洲際飛彈測試,「要向美國表明有報復反擊的戰略能力和對抗到底的戰略意志」。對中國內部來說,也傳達了火箭軍新一輪反腐整肅已經完畢的訊號。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