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氚核廢水」會對人體有影響嗎?專家從數據、研究給答案
日本早在 2021 年就開始討論,將存放於福島核電廠內的「含氚廢水」排放入海的計畫,首相岸田文雄已正式宣佈最快將在 8 月 24 日起,把處理過的含氚核廢水排入海中,相當於 530 座奧運標準泳池的核廢水,將持續排放 30 年,引發各國擔憂,國內專家也坦言:「除了洋流途徑之外,氚也可能被風輸送,若經由此途徑,可能幾天內就可以抵達台灣。」
氚水是什麼?為什麼需要排放?
輻射物質有損人體健康,但必須考量人體暴露在輻射物質的種類、強度與時間。國立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教授蕭仁傑表示:「相較於其他放射性核種,『氚水』是較無害的放射性物質。」
氚水放射的 β 粒子能量較低,不會穿透人體,唯有大量吸入氚水才會傷害人體,但問題是需要攝入多少氚才會對人體或海洋生物產生危害?海洋生物會攝入足量的氚水導致健康受損嗎? 雖然這方面的研究非常地少,蕭仁傑表示:「答案是否定的,曾經有研究人員將鯉魚魚苗飼養在含氚水(每公升 50,000 貝克) ,以及無氚水汙染的水體中 35-150 天,結果兩組魚苗的體長並沒有顯著差異。」
此次排放主要與福島第一核電廠在 311 大地震海嘯侵襲有關,當時擔心引發爐心熔毀,引水冷卻核燃料棒,又製造出大量核汙染廢水。東京電力公司將核廢水中大多數輻射物質淨化處理掉,但仍然含有低於安全標準的放射物質氚,因此決定排放入海。
日本政府強調,福島第一核電廠的核廢水在排放前會先經過稀釋,將濃度降低至 1500 貝克/公升,為日本國家標準每升 60,000 貝克的四十分之一,以及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飲用水標準 10,000 貝克/公升的七分之一。
多久含氚水廢水會流到台灣?
但這是首次人類必須直接暴露在「含氚廢水」中,或是食用氚廢水污染的海鮮,在過往幾乎沒有文獻報導,當核廢水排放後經過多久會到台灣?過往科學家們家抱持著不同的看法,有些專家認為 7 年,有些則認為 1-2 年。
對此,蕭仁傑認為:「兩者說法都是有科學依據,會有這麼大的時間落差,是因為核廢水有不同的擴散途徑,透過太平洋表層海水輸送,繞行北太平洋一周,需要數年時間,而透過數百公尺深的海水由北向南輸送,則預估 2 年內即可到達中國東海與臺灣海域。」
但國內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約聘研究講座教授陳鎮東也有不同看法,他表示:「除了洋流的途徑之外,氚也可能被風輸送,若經由此途徑,可能幾天內就可以抵達台灣。」
日本模擬擴散結果!輻射劑量低於背景值
其實東京電力公司海洋岸邊排放的擴散模擬結果,假設每年排放 22 兆貝克的氚,海水氚濃度超過背景輻射水準 1 貝克/公升的海域,將僅限於排放口南北側 1.5 公里,離岸 0.7 公里的範圍內。每年所造成的輻射劑量將低於日本人從自然環境中接收的輻射劑量,義守大學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兼任副教授陳清江認為:「含氚廢水排放不會對海洋生物和人類造成什麽樣的風險。」
東亞地區包括中、日、台、韓的核設施每年排放 1400 兆貝克以上的氚,北太平洋西部水體中氚活度仍在 0.3 貝克/公升以下,屬天然背景值變動範圍,遠低於偵測限值。當時在日本 311 事故時曾在 3-6 月緊急排放的氣、液態氚活度約 3400 兆貝克,但是台灣並未測到。從福島核一廠未來 23 年擬排放含氚廢水每年22兆貝克,陳清江認為可以推斷對台灣不會有影響。
專家:含氚廢水不會提升人類食用海鮮風險
加拿大文獻曾經指出暴露於氚環境下的核電廠附近居民,並無增加放射性物質所引起癌變的風險。但英國研究指出核武試驗後釋放氚,在環境中可能使幼童增加白血病風險。目前福島核電廠含氚廢水儲罐中的氚幅射活性約為1 拍貝克(PBq, 1PBq = 1015 貝克),這輻射活性量遠低於 1960 年代核試驗後全球大氣仍殘留的 8000 PBq。
蕭仁傑表示:「福島核電廠預計排放的氚廢水輻射活性,遠遠低於人類核試爆產生的量。若現今海洋中的氚水含量沒有危害海洋生物,再加上福島核電廠排放出來的氚廢水,透過與海水混和快速稀釋。再受到潮汐、沿岸海流與海洋渦漩作用持續擴散傳輸之後,也不會明顯提升海洋生物與人類食用海鮮的風險。」
從現有的科學證據,確實難以佐證排放含氚廢水後可能造成哪些影響,需要再更長時間的監測,同時岸田文雄也提到:「未來就算需要數十年時間,作為政府都將負起責任應對,直到處理水處置完畢為止,此外也研擬加強確認安全性的放射性物質監測,並向國內外發佈資訊的方針。」
參考資料:台灣科技媒體中心
文、王芊淩/圖、巫俊郡
更多Heho健康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