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奕軍專欄】碧桂園與中植相繼違約爆雷,中國近期金融風暴不容忽視
中國疫後經濟復甦不如預期,近日又相繼傳出最大房企碧桂園債務違約,以及最大資產管理公司中植企業集團旗下信託商品暫停兌付,金額高逾1.5兆台幣,重重危機恍若暴雨紛至,被形容有如「中國版雷曼風暴」,知名投行高盛更發布報告指出,全球避險基金正積極拋售中國股票,中國近期金融風暴不容忽視。
碧桂園是中國規模最大,而且先前表現相對穩定的房企,如今因未能償債而違約。碧桂園坦承低估中國市場低迷惡劣情況,面臨自1992年成立以來最大的挑戰。美國財富雜誌(Fortune)指出,碧桂園債務危機正是中國經濟崩壞近期最糟消息,而且這只是龐大問題的冰山一角。
又是「大到不能倒」?
8月11日,中國知名經濟學家任澤平呼籲中國政府出手搶救,因為碧桂園危機將會重創房企上下游60多個產業與數千萬人就業,勢必衝擊市場信心以及經濟恢復能力,引爆金融風險,是「不可承受之重」,不能讓號稱「宇宙第一大民營房企」的碧桂園轟然倒下。任澤平曾任碧桂園競爭對手恆大首席經濟學家、恆大研究院院長,是相當了解中國房市實況的經濟學家。
任澤平在微博發文指出「我的看法是應該幫幫碧桂園、龍湖等優質民營房企,這不僅是幫這些民營房企最後的堡壘,不僅是因為大而不能倒,而是守住金融風險底線、守住民生底線需要」。
任澤平認為,中國近期房地產危機始於2020年8月當局公布的「三道紅線」,碧桂園藉由降低銷售與財務槓桿,從2020年到2022年底的兩道紅線都沒踩到,達到監管標準,如果連符合要求的優質民營房企都倒下了,可以說明這監管政策連優質房企都扛不住。
任澤平表示中國房企要走出困境,最根本的是「恢復市場信心」,強調「市場銷售恢復、房企現金流恢復、拿地恢復、土地財政恢復,這才是治本之策」。
任澤平發文當天,碧桂園股價重挫5.77%,首度跌破1港元,報0.98港元,淪為「雞蛋水餃股」。曾為中國銷售規模最大房企的碧桂園,其股價從今年1月高點下跌約七成,市值從2018年500億美元高點(約合台幣1.6兆)跌至如今約33億美元(約合台幣1050億),幾乎縮水1.5兆台幣。
中國房企龍頭近年多災多難,涉資龐大的恆大集團早已坦承資不抵債,違約風暴已有兩年,中共當局不敢任其破產,以拖待變。在8月8日碧桂園違約攤牌,表明付不出合計2250萬美元(約合台幣7.14億元)債券利息,引爆市場賣壓、股債雙殺亂局之後,《彭博社》(Bloomberg)強調,碧桂園的開發數量是恆大的4倍,碧桂園違約事態將比恆大風暴嚴重得多。《法新社》也指出,與負債超過三千億歐元的競爭對手恆大集團相同,碧桂園任何形式的倒閉都將對中國金融體系和經濟造成災難性影響,對於企業員工、供應商、購房者、債權人等連鎖反應衝擊,將如海嘯湧至。
屋漏偏逢連夜雨
屋漏偏逢連夜雨,根據《彭博社》報導,中國最大民營資產管理公司中植企業集團(中植)旗下「金雞母」中融國際信託商品暫停兌付,不僅中植沒有公開說明,中國主要官媒也都沒有報導,甚至《自由亞洲電台》指出,中國國務院為避免中植爆雷危機擴散下令禁言。
中國《財聯社》8 月11日指出,近日中融信託停兌消息已在網路瘋傳,至少三家上市企業坦承受到波及。此前中植集團「恆天財富」員工也披露該集團於六月首度違約,至少衝擊十五萬名投資人與五千家企業。《財聯社》引述中植旗下大唐財富前員工指出,中融信託投資組合商品與特定企業信託商品已經暫停兌付,前者規模約一千億人民幣、後者高達兩千五百億人民幣,還不包括中融信託商品,停兌總額已達六千億人民幣,約合2.7兆台幣。
中植爆雷直接重擊規模達2.9兆美元的中國信託產業,無數人民與企業之資產恐成泡影。據悉,中國的信託產業結合商業銀行與投資銀行、私募股權與財富管理等綜合特點,匯集大量企業與家庭存款之後,提供貸款並且投資房地產、股債市場及大宗商品,也是一種「影子銀行」。近年中國當局嚴厲打壓影子銀行與進行房市調控,中國信託業普遍飽受壓力,然而中植集團卻是離奇地逆勢擴張,竟成融資新管道,旗下四大財富管理公司存量資產管理規模合計數兆人民幣,理財商品數萬種,中國當局曾於2016年開始幾度喊出「去槓桿」、「畫紅線」調控打房,其房地產資產卻從2017年開始大幅飆升直至2020年,如今旗下中融信託終於踩雷,其傷害力、外溢衝擊、市場恐慌行為皆不容小看。
中國接二連三爆發大型金融違約事件,已被中外媒體警告為「中國版雷曼風暴」,不論此喻是否恰當,總之投資人得先保住資產要緊。知名投銀高盛(Goldman Sachs)日前發布報告指出,由於對中國房市以及經濟疲軟的擔憂,全球避險基金正積極拋售「所有類型」中國股票,台灣投資人與企業界豈能掉以輕心?
專欄屬作者意見,文責歸屬作者,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