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宗憲、吳淡如都站台!東森直銷如何靠媒體、電商資源打下江山?

在2020年,東森直銷電商(現改名為東森消費聯盟)的年會上,台灣綜藝大老吳宗憲現身,宣布加入經銷行列。而後不但可以在公車、捷運站看板廣告上,看見吳宗憲為東森直銷電商代言的廣告,後續也拉近澎恰恰、吳淡如等等明星藝人站台加入經銷商,在台灣直銷產業獨樹一格。

「吳宗憲的代言,是東森直銷的一個轉折點,」一位長期觀察直銷產業的業內人士分析。不同於以往傳統直銷品牌,只仰賴經銷商「地推」品牌與商品,東森透過集團旗下媒體、電商資源,讓更多消費者認識自家的直銷通路,直銷通路也能反過來為自家電商業績加值。

東森直銷在成立第一年,營收就達到新台幣4.5億元的好成績,當時東森集團總裁王令麟豪氣宣示,「5年內東森直銷要做到全台前5名,10年內能坐三搶一、業績突破100億元,幹掉安麗等外商。」不過,東森直銷的發展並不順遂,但也靠著在電商產業的底氣穩住了腳步。

王辭笙_東森執行董事_陳志昌_東森營運長_2024_03_20_蔡仁譯攝-4.jpg 圖/蔡仁譯攝影
王辭笙_東森執行董事_陳志昌_東森營運長_2024_03_20_蔡仁譯攝-4.jpg 圖/蔡仁譯攝影

如何走過負面風暴?「網聯通」成東森直銷維穩關鍵

東森直銷電商在2018年成立,當時王令麟觀察到,自有商品在電商平台東森購物的銷售連年提升,當時已達到每年28億元業績,佔整體東森購物銷售18.8%,而且商品多以保健、美妝保養為主。

「看好這樣的優勢,總裁(王令麟)就覺得東森嚴選商品可以更積極推廣出去,」東森消費聯盟營運長陳志昌說,因此創立東森直銷,透過開發自家新通路來推廣自有商品。而東森直銷的年營收成績,也在2021年營收衝破30億元大關。

與其他直銷品牌不同,由於 東森集團的電商產業基礎,在東森直銷創辦時就同時推出「網聯通」功能。消費者只要透過經銷商提供的網聯通連結,不需要先加入東森直銷體系,只要註冊會員就能在電商購買東森直銷商品 。也就是說,經銷商在平時經營社群時,就能附上網聯通連結,消費者進入完成購物時不需要與經銷商有其他互動,也藉此降低了「直銷小白」的入門壓力。

在2021年,東森直銷遭到網路爆料中傷,網路輿論與謠言排山倒海而來,掀起一波經銷商退出潮。陳志昌回憶,「當時因為疫情,經銷商不能面對面輔導,問號累積多了,就一直漲上來,到最後無法負荷。」當時,每月有超過千位經銷商退出。「當時總裁就出來說,要退就給退、全部賠償,總共退了4~6億元。」到了2022年,東森直銷營收從30億元跌到3.7億元,掉到谷底。不過,由經銷商帶動的網聯通營業額,卻只由18億元掉至12.9億元。

也就是說,儘管東森直銷爆出經銷商退出潮,但是留下的經銷商所促成的網聯通銷售跌幅並不大。這也穩住了東森直銷的士氣、以及對自家產品的信心。如今,網聯通已累積54萬會員,而且40歲以下消費者佔比達36%,抓住了更年輕的消費者。也期待網聯通業績能在2024年回到2022年風暴前的水準。

0217春酒大合照.jpg 圖/東森提供
0217春酒大合照.jpg 圖/東森提供

背靠東森OMO資源,直銷事業如何重振旗鼓?

在2023年初,疫情陰霾逐漸消退,實體零售開始大力回溫,東森集團也開始加強實體商場的佈局力道。除了耗資上億,在新北市中和東森總部一樓,打造坪數高達870坪的「東森廣場」之外,也拿下台北車站K區廣場、北榮總長青樓及第二門診的商場經營權,期許能在5年內在實體通路打下百億營收目標。

因應集團策略,東森直銷也開始思考線上、線下整合的各種可能性,也因此將公司名稱改為「東森消費聯盟」。

除了持續借重東森集團實體空間資源,來舉辦大型經銷商活動之外,東森消費聯盟也開始經營直播商城, 在YouTube平台設立「播播商城」頻道,與經銷商合作直播電商 。自2023年6月開台以來,半年營業額超過千萬,佔年營收5%。

同時掌握網路新技術以及線下發展,是否能成為東森消費聯盟在2024年重振旗鼓的關鍵?值得產業持續關注。

延伸閱讀:你有聽過安麗嗎?直銷龍頭如何進攻電商、LINE社群?拆解20年數位化大計

更多報導
字節跳動找台積電做AI晶片?抖音母公司搶進AI戰局:與博通合作、員工1周上6天班
UNIQLO稱霸平價服飾市場,秘訣藏在供應鏈管理!「JIT技術」如何解決庫存山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