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怡農政見會提:罵過來就罵回去「是父執輩爭取的嗎?」

台北市選委會4日舉辦台北市第3選區立委補選公辦政見發表會 ,民進黨候人吳怡農(右)、國民黨候選人王鴻薇(中)及無黨籍候選人蕭赫麟(左)三人政見發表前抽籤決定發言順序。(陳怡誠攝)
台北市選委會4日舉辦台北市第3選區立委補選公辦政見發表會 ,民進黨候人吳怡農(右)、國民黨候選人王鴻薇(中)及無黨籍候選人蕭赫麟(左)三人政見發表前抽籤決定發言順序。(陳怡誠攝)
吳怡農與王鴻薇握手。(李奇叡攝)
吳怡農與王鴻薇握手。(李奇叡攝)

台北市第3選區(中山、北松山)立委補選政見發表會今天登場,每人1輪發言、15分鐘,抽籤後由民進黨候選人吳怡農率先發表政見。吳怡農今天提及父親吳乃德在學生時期參與黨外雜誌編輯,找工作受到種種刁難的過程。他說,必須問問自己,經歷過去30、40年民主化,對台灣今天選舉文化感到滿意嗎?如果人家罵過來,他就罵回去,是3、 40年前父執輩所爭取的嗎?

吳怡農首先提及,自己想要分享第一份工作所學到的教訓,自己大學畢業後到香港工作,主要時間都在高盛集團,華爾街的一家投資銀行,工作主要幫公司投資、管理投資企業及項目,看各行各業,走遍了亞洲,無論在哪個國家、中國、澳洲、越南、印度,在投資時都必須了解一個工司、一家企業,必須了解產業鍊、認識供應商、客戶,了解這家公司核心價值、策略、財務狀況,可是最重要的是必須面對面認識公司的管理層、經營者,人,才是決定一個企業的未來關鍵因素。

吳怡農表示,公司跟產業有再好條件、發展潛力,如果經營者不好,最後表現也不會太好;可是如果經營者是好的、人選是對的,面對再艱困的大環境 這公司都還有希望,所以人是最重要的,人決定企業未來、也決定政黨未來、決定民主政治未來,人才是決定國家未來的最重要因素。

吳怡農接著說,跟大家分享這個學習跟教訓的原因是,想要談談什麼樣的選舉文化,會決定什麼樣的人成為政治人物,若在選舉文化中是充滿著抹黑、謾罵、口水、造謠,那贏得選舉的人最終會是那個擅長抹黑、謾罵、口水、造謠的人,若政治由他們來主導,很難看到國家的未來。

吳怡農指出,但如果選舉的文化是競爭政見,所有的候選人都會研究政策、認真思考國家未來,那麼參與選舉、贏得選舉的人將會是對政見、對國家未來有充分思考的人,因此他承諾正面的選舉,透過政見、具體主張、立場來爭取支持,因為你是我的老闆。

吳怡農說,自己會關心公共事務、投入選舉走到政治第一線,受到父親很大的影響,父親是一為學者,母親是職業婦女,父親在學生時期參與黨外雜誌編輯,最後從美國取得博士學位後回到台灣,因為學生時期黨外雜誌參與影響到工作,找工作受到種種刁難,有好幾年的時間,父親都在家裡陪他,因為當時處於無業狀態。

吳怡農也說,「但是比起許多民主前輩,我們家所受到的影響微不足道,甚至我會說我的童年是開心的、快樂的」,因為他有最好的朋友教他騎腳踏、放風箏、丟棒球,他的父執輩努力爭取來的民主,讓大家今天可以選出自己的立委、市長、總統,而公民投票更像呼吸一樣理所當然。

吳怡農表示,但必須問問自己,經歷過去30、40年民主化,對台灣今天選舉文化、對選舉素質感到滿意嗎? 正面選舉、不抹黑、不謾罵,不做人身攻擊,其實很多人質疑他這樣子的選舉方式,「遇到一個完全不講理的對手,我們是不是只有挨打的份?可是如果人家罵過來,我們就罵回去,如果人家噴口水,我們就噴回去,那麼,然後呢?」

吳怡農說,「這樣的選舉、這樣的民主,是我們所期待的嗎?是3、 40年前我們的父執輩他們所爭取的嗎?我可以約束自己,但是我沒有辦法約束我的對手們,只有大家的手上這張選票,才能夠約束對方」。

吳怡農強調,正面選舉是他這3年來參選一貫的堅持,過去是如此,現在如此,未來也會如此,這是一條辛苦的路,是一一場非常艱難的選擇,選舉大家都想要贏,他也希望能夠贏,但是要用正確的方法來贏。這一次的選舉他一再的提醒自己,一定要打得清清白白,贏得光明磊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