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慷仁憂MeToo變吃瓜日常

吳慷仁語重心長討論「#MeToo」該怎麼做會更好。(資料照片)
吳慷仁語重心長討論「#MeToo」該怎麼做會更好。(資料照片)

台灣演藝圈「#Me Too」風暴持續延燒,每日一爆引起各方討論,金鐘視帝吳慷仁在臉書發表看法:「我們是該關心、是該熱議,但聚焦在事件本身的專注力有限,好奇心驅使,容易被帶偏了主題,反而八卦了起來。」導演王小棣也表示:「最重要是不能把其他人都養成了看戲的觀眾。」

「#Me Too」運動始於2006年,由美國社運人士塔拉納伯克發想,用以提高人們看見女性所受暴力和虐待的遭遇。2017年,美國演員艾莉莎米蘭諾站出來指控好萊塢大製片人哈維溫斯坦性侵和性騷擾,在全球掀起巨大影響力,鼓勵數百萬人使用這一標籤,來公開自己遭遇過的不快經歷。

但明星公開自己的遭遇,無論是加害者或受害者,都很容易變成民眾「吃瓜」的日常,讓「#Me Too」運動只被看到片面,卻遲遲走不到更好的下一步,就像吳慷仁提到:「這次的確沒有『算了』,只是反而比較擔心會不會之後容易『忘了』,更該關心的是被害者的處境、性平教育何時才能落實、如何散播說不的勇氣、輿論批評與法治的平衡。」

王小棣亦在乎後續的機制,她寫道:「是不是有女性平權團體,或不同信仰的牧師法師,還是性平或心理或社會學系等學術單位,可以出面來幫Me Too運動做後續的深度討論或創造某種儀式,深度討論有助於公民教育;宗教儀式有助於當事人和自己與家人的心靈復健、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