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瑟致觀點》台退役官兵辦居住證 恐入中共「社會信用體系」陷阱

   圖:截圖自維基百科
圖:截圖自維基百科

[Newtalk新聞] 中共利用今年正好是黃埔軍校建校百年之際,邀請台灣校友共襄盛舉,除了有爭奪建軍歷史話語權的用意之外,也有意藉此對台進行認知戰,台灣的陸軍官校校友成了中共統戰的重點對象。

其實早在去年黃埔建校99週年,中共就瞄準「陸軍官校正期班」為邀請對象,最後事與願違被拒,索性改由專修班校友會前往參加,只是成員沒有退役的高階將領,統戰效果不彰;不過也引起國內輿論的撻伐,如今中共再轉由黃埔軍校同學會來代理動員,宣稱將號召3,000人,但實際人數據悉比去年的專修班還少,恐落得雷聲大雨點小的結果。

赴中要求辦居住證 掌握台退役官兵個資

這次因為是建校百年,所以極具紀念意義,在中共好大喜功的慣性,每逢特殊意涵的「百年」都是設立政治指標的時刻,黃埔百年對習近平來說,更有可以操弄民族主義的政治價值,無論如何都要列入對台政策的KPI。然而,兩岸關係持續低迷,中共對台施壓力道不減,台灣與中國之間的政治價值落差甚大,再加上整體國際情勢對中國愈來愈不利,以及中共能施展統戰的資源已捉襟見肘,要達到一定人數規模的「量」恐怕有困難,動員對象位階的「質」又不高,除非又造假在數字上灌水,不然就「創設」可以魚目混珠的統戰項目。

果不其然,這次中共刻意在黃埔百年的行程安排上有特別的設計,除了過往統戰活動會有行程規劃,例如帶領台灣校友參訪具中華民族意涵的歷史古蹟,以及導覽共同歷史記憶的抗日景點,透過對外仇恨來營造兩岸一家親的氛圍之外,這次中共有了新的作為,就是帶領台灣黃埔校友前往辦理居住證、敬老證、駕駛證、銀行卡、中國手機,而且是在所有行程的一開始就進行這樣的安排,表面的理由是可以方便搭乘交通工具及聯繫,且結合數位技術來提升團員在當地的便捷性,事實上,這根本是藉機掌握台灣退役官兵的個資。

台灣民眾恐被納入中國社會信用體系

問題是,台灣民眾若有實質的需要,在中國申辦任何證件及服務,都要填寫許多個人資料,尤其是近年來,中共強化對社會的數位控制,「社會信用體系」已成了對內監控的利器,一旦淪為被中共設定的「失信者」,將在中國「寸步難行」,那麼依據中共所發布的《港澳臺居民居住證申領發放辦法》,除了姓名、性別、出生日期、居住地住址、本人相片等基本資料,還得提供指紋讓中共得以建檔紀錄,而這次赴中參加黃埔百年活動的台灣訪團,除了會被帶去申請居住證,還有申請銀行卡及手機號碼,就是將台灣退役官兵納入信用體系。

值得留意的是,不久前中國已經通過國安施行辦法,而且將在今年七月開始正式施行,換言之,中共國安及執法人員可以逕自以安全為由檢查旅客股隨身物品、電子裝置,可以想像的是,這會對台灣民眾前往中國帶來風險,畢竟有無違反中國國安事由都是中共說的算!那麼台灣民眾被要求辦理居民證所提供的個資,就成了可以作為「是否檢查」的重要依據,也可藉此來操作「差別對待」的效果,申請居住證可快速入境,晉升成為中共的「守信者」可處處受益,反之則可能受到「不當對待」。

無獨有偶,據傳即將在廈門舉辦的「海峽論壇」,可能會比照黃埔百年活動模式帶去申辦居住證,海峽論壇是中共維運多年的統戰平台,參與的成員包括台灣政黨人士、地方政府代表,倘若配合演出將泛起的政治效應更勝於黃埔百年的統戰活動。持平而論,「要求辦理居住證」會是中共對台的主要策略,而且極有可能會擴大推行,這一方面更有系統掌握台灣民眾的個人資料,並在個資上超前清算及監控,另一方面提高統戰效果,對「持有居住證」產生差別對待,同時「居住證」猶如「身分證」,中共可藉此宣傳對台「國民待遇」,削弱台灣民眾的國家認同。

查看原文

更多Newtalk新聞報導
「六四」35 週年 布林肯:示威者的勇氣和犧牲永不被遺忘
拿賴清德聯想希特勒 高金素梅:反共以前納粹黨用、現在民進黨還在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