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祚來專欄:北戴河「倒習風波」誰受傷─中共變局還是變換手法?

一、董女潑墨與「倒習風波」

2018年7月4日清晨,大陸湖南女子董瑤瓊在上海海航大廈前,高喊「反對習近平獨裁專制暴政」,並直播向習近平畫像潑墨。

這是一次標誌性事件,習近平本人應該受到觸動,一些地方甚至連夜撤除習的巨幅戶外畫像,而部分城市則出現塗汙習畫像的跟風事件。潑墨與塗汙習畫像看起來是偶發事件,實則反映了整個中國社會對習當政以來政治倒退的憤怒渲泄。

對習的嚴峻挑戰接踵而至,坊間自媒體與海外媒體均透露,中共元老問責習近平:大搞個人崇拜使文革死灰復燃,放棄韜光養晦的國策,挑戰美國造成軍備競賽,一帶一路大撒幣,使巨額美元資本面臨巨大的風險,等等,傳言中的極致內容是,元老們要在北戴河會議期間進行嚴厲問責,甚至會採用處理華國鋒的模式,動用中共「家法」,令習退出政治舞臺。

筆者通過北京朋友圈瞭解到,紅二代高層確實流傳一份對習本人的「上書」,對習當政以來的重大決策有批評甚至指責,但總體精神上是要保證党國的安全,並不是致力於「倒習」。這一傳言也被中共內部一些舉動反證了其真實性,習近平訪非洲之前,中辦、中共公安系統、全國人大均舉辦相關的會議,名義上是強調中央權威,效忠黨中央核心,實則是對元老們的問責進行回應,無論出現怎樣的風波,他們都將捍衛習近平的核心地位。

一些傳言也隨之跟進:說王滬寧已經離職反省,要在宣傳領域與對美國經貿談判失敗中承擔責任,等待處理,汪洋可能是替代習近平的人選,但汪洋個人不同意。習近平出席一些國際會議,國外媒體記者發現,他在會議之時表現出焦慮疲憊,有時乾脆閉目養神,說明他在體制內確實遇到了強大的壓力。而王滬寧則很長時間沒有出現,包括破例沒有陪同習近平出訪非洲,而在此前的重要外事出訪活動中,王滬寧均陪同。中南海裡的露臉政治,與傳言相映成趣。當然,一些傳言也是經不起推敲,王滬寧並沒有參與對美的經貿談判,為什麼他要負重要責任?而推測者認為,中國官方媒體強硬發出貿易戰資訊,還有通過重要媒體向美國宣誓戰爭,具體的安全有中共的2025計畫,讓全世界感受是中國強大不可一世,造成美國與西方世界激烈回擊中國。

傳言有時是一種觀點,一種猜度,或者反應出體制內一種情緒,傳言最終或被坐實,或成為謠言。

上海潑墨習近平畫像的湖南女孩董瑤瓊。(資料照片)
上海潑墨習近平畫像的湖南女孩董瑤瓊。(資料照片)

上海潑墨習近平畫像的湖南女孩董瑤瓊。(資料照片)

二、北戴河並沒有掀起駭世巨浪

北戴河會議,並不是正式的中共高層的法定會議,而是寬泛的非正式的碰面會,主要是一年一度的已退休高官(退休常委級與退休的國家元首)與現任領導人的碰面,這個時間段,退休高官們可以合法地聚在一起,給現任領導人施加壓力,如果事態嚴重,甚至可以剝奪現任領導人的職務,像當年對待華國鋒那樣,通過內部組織脅迫方式令其退出政壇,只享有相應的政治待遇。某種意義上,是中共內部和平的政變。

種種跡象顯示,習當政之後,北戴河元老會議被弱化,因為習反對元老干政,而胡錦濤裸退,也是主動不干政,所以,這次元老們問責習近平的上書,有沒有最終促成一次元老擴大會議,對習進行面對面的質詢問責,是一個懸案

我們現在通過中共官方主流媒體報導可以看出,事態並不是傳言所說的那樣嚴重,習近平仍然高居核心大位,習關於改革開放的言論,更是集中出現在央視報導中,也許是反對派無力,也許是習近平與元老們達成了某種妥協,北戴河風波,告一段落,中共內部難以找到一位習近平的替代者,同時又不引發巨大的內部撕裂與震盪。

北戴河會議之前,習近平的形象受到汙損,政治地位有所下降,但並沒有受到重創。

一個小的變化是李克強成為新成立的科技領導小組組長,習中央給了總理一個小小的空間。李克強、胡春華、韓正的地位明顯上升,或者獲得更多的行政空間,而此前習的舊部紛紛上位,但小馬拉大車,力不從心,中共體系內的強大慣性,使新上位的官僚難以服眾。

中共北戴河會議之後,人們並沒有看到習近平遭遇到的嚴厲問責,甚至面臨執政危機。體制內難以有顛覆習近平的力量聯合出現,通過媒體報導我們看到,對習近平的「系統思想」宣傳依然在重要版面,人民日報、新華社對習的宣傳照樣開闢專欄(如「習近平時間」),只是在語言上不再強調「定於一尊」之類的狂妄之語。可能有所收斂的是對個人的形象宣傳,或者對無所不在的廣告畫像不再文革式佈置於城鄉各地。這背後,我們可以想見,元老們對習的「上書」,或者北戴河會議之時,元老們對習的問責,應該是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央視將習近平多年來關於改革開放的言論收集在一起發表出來,既是滿足元老們對習「開倒車」的一個回應,也是提振社會公眾的信心,中共不會回到封邦鎖國狀態,因為誰不改革開放誰下臺。

如果說這次元老上書或北戴河會議有什麼根本性的改變,那是虛談,這次風波,頂多是使極端狀態的習近平,回歸到普通的威權狀態,其強勢、強硬的風格,難以改變。

元老們既是為了保黨,使中共不至於失陷於文革狀態,這樣後果不堪設想,另一種焦慮是習將中共政權推到一個危險狀態,國際上與美國為敵,在用人方面使朝廷中都是習的人馬,對其它派系,也構成嚴重威脅,因為,習的反權貴運動,已兵臨元老們城下,鄧家背景的安邦、陳毅兒子楊小魯,都遭遇不測,所以,在歷史的節點,元老們利用上書方式與北戴河會議之機,通過聯名上書方式使習有所收斂,達成某種妥協,也是必然。

現在這樣的時刻,中共高層也完全清楚,不可能再像動華國鋒那樣動習近平,習已然做好了各種準備,華當年軍權警權完全不在手中,只能聽任元老們擺佈,當習面元老問責之時,從中南海到警方再到全國人大,都發表了擁習的聲音,如果要動習的地位,可能是一場腥風血雨。

元老們深知,他們與習是共用同一條大船,必須同舟共濟,互相必須有所妥協。習面臨的問題是社會穩定,應對中美貿易戰。

參加北戴河會議的前國家主席江澤民(取自網路)
參加北戴河會議的前國家主席江澤民(取自網路)

參加北戴河會議的前國家主席江澤民(取自網路)

三、風波之中誰最受傷,中共文宣如何變樣?

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董女潑墨與元老上書事件之後,中共內部出現了某些異變或異樣。

習近平不再像從前那樣霸氣囂張,定於一尊也不再掛在口上。臉上不再有從前那樣自信與充滿被吹捧起來的榮光。

而這次元老上書風波中,王滬寧受的是明傷,而王岐山則是暗傷

元老們不會直接責難習近平搞個人崇拜與宣傳炒作,但可以把問題歸於中共文宣總管王滬甯,而元老們對王岐山的憤怒則是「過度」反腐使他們均受到某種程度的傷害,因為財閥群體、高官群體與元老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原美國之音記者東方在自己的推特上寫道:

蘋果日報:王岐山七月中先後接見美國芝加哥市長伊曼紐爾及特斯拉董事長馬斯克,否認自己是「主理中美關係負責人」,稱自己作為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讓他做甚麼他就做甚麼。言下之意,他並未獲授權處理中美關係。這不是明擺著撇清自己跟中美貿易戰的關係嗎?看來,貿易戰已成為一隻黑鑊,大家都在找替罪羊。

其實,王岐山的用意不僅在中美貿易戰這一話題,王主導的反腐敗,牽涉太多的權貴家族利益,他把重大責任與權力歸於習,實在為自己開脫,而他之所以敢於開脫責任,也應驗了趙紫陽那句話「我們老了,無所謂了」,成為國家副主席之後,習給予他的許可權太小,無法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由此可見,此次風波,受暗傷的是王岐山。

2018年3月18日,中國人大會議,王岐山(AP)
2018年3月18日,中國人大會議,王岐山(AP)

倒習風波中,王岐山受的是「暗傷」。(AP)

劉雲山退休之後,意識形態的刀把子,並不是直接交到王滬寧手中,它分散在中宣部、中辦與官方媒體主編手中,這些人跟風式的歌頌習近平,完全是為了保自己的身份地位飯碗。

王滬寧只能旁觀這場大戲,他的主要作用:一是幫助習完成習思想體系建設,使習不僅擁有黨內的第一思想家地位,還要引領世界,讓習的思想光照世界,為世界提供中國方案。作用之二是充當帝師,真正飽讀西方經典熟悉西方政治法律的專家是王滬寧,而不是習本人,習本人只有列書目的水準,王滬寧無論在中南海還是出行西方國家,陪伴在習左右,既為習寫或改講話稿,又要具體指導其言論。

王滬寧以此能量,獲得習的重用,用常委的地位進行交換。

王滬寧無法管制中宣部,中宣部在按照既定方針辦,既有宣傳慣性,又有頌聖熱誠。頌聖是低成本或無成本高回報的項目,中宣部何樂而不為之?

干預中宣部頌聖的,只有一個人可以嚴令,就是習本人,當年蔣經國當選總統後,嚴令不允許稱他為領袖,不允許喊萬歲,要把他當成黨內同志平等對待,這樣的嚴令,不可能由王滬寧發出,所以,如果王滬寧這次被檢討,那麼,他是替核心受過。

把關最高領導人形象宣傳的,一是中宣部,二是中辦,中辦主任,每天要審查各大媒體頭版關於核心領導人的圖片宣傳。

聲勢浩大的頌聖文革活動,不是人民群體發動起來的,是權貴迎合上面旨意搞出來的,部分極左群眾既頌毛,也有頌習的,但更多的是只歌頌毛,對鄧以後的領導人反對。

劉雲山當政之時敢於刪改習講話,或推遲習講話發表。目的是保持政治正確,但王滬寧卻不敢。由於劉雲山在宣傳系擁有一套人馬,這讓習不滿,所以,習在第一個任期裡,視察央視與新華社,刻意強調,媒體都要成為黨的喉舌,媒體要姓黨,意思是媒體必須向黨的核心領導人效忠。

四:王滬寧幕後發力,媒體受到一定程度警告

八月初,現任中共政治局常委聚集北戴河「休假」,只有李克強有一次接見外賓的報導,其它領導人均在媒體新聞中消失。北戴河休假之後,我們看到,對習的新一輪宣傳又開始出現在官方媒體重要版面。

與從前不同的是,對習的個人形象宣傳少了,轉而宣傳其有「體系的思想」,改革開放的言論彙集,甚至彙編馬克思主義原理與習近平的社會實踐的對應關係,而這似乎是在規避個人崇拜宣傳的指責,這背後,我們看到王滬寧在指導媒體宣傳的「高招」。

中宣部的舊有宣傳方式是什麼呢?

中宣部是一種倒逼方式,使下面的媒體敬畏與恐懼,倒逼就是事後審查與問責;中宣部還有一種獎勵方式,譬如五個一工程奬等;中宣部的自利原則,就是規避風險,不報導敏感話題,就無過錯。中宣部被潛規則:就是被收買,讓一些地方的領導人更多的講話與政績被報導,而這些多與宣傳部門及具體媒體被攻關有關(有些是直接購買版面)。

中宣部是黨的,頌聖頌黨與黨的最高領導人,是第一原則,永遠無過錯,除非遭遇華國鋒事件。或者又一次結束文革。

王滬寧。(中評社)
王滬寧。(中評社)

風波中受到「明傷」的王滬寧重新發功,北京媒宣模式似將有變化。(中評社)

近期一篇題為《獨家:北京的政治宣傳模式發生改變,或正對沖中國異議的弱點》引發廣泛關注與評論,文章由一位推特名為「iyouport」的傳播(原文疑被刪除),他在文章中說:有幸獲知了在中國頭號「國社」內舉辦的一場長達兩個多小時的講座中出現的諸多關鍵資訊。這篇文章的資訊應該是根據現場聽報告的人士回憶記錄而成。

這篇文章透露了正在改變的意識形態宣傳文風,而文風的改變,表面上看是在學習習近平的新聞思想,實則是在貫徹王滬寧新的宣傳方式,並對舊有的方式進行嚴厲的批評,這應該是王滬寧第一次被迫發力。

這篇關於中共北戴河高官訓話,物件是中宣部及下屬所有重要官方媒體負責人,認為這些媒體過去犯了重大過錯,儘管這些媒體是「官方喉舌」,但其動作方式與觀念,均不能代表中央真實的意圖。顯然,這是受到元老批評指責之後,意識形態主管在為自己脫責。這篇揭密長文似乎在告訴世人:中共官方媒體發表的許多內容是他們自已的作為 與中央無關,而美國媒體發表的官方政策,則是與相關部門溝通的結果,更能代表官方聲音,而中國不是。

這篇長文揭示中共高官對官方媒體的嚴厲批評:三大官媒均被指責了,新華社、央視和人民日報,甚至有些案例直接被稱其為「新聞事故」。中宣部則被指責為「帶偏了輿論導向」,網信辦被指「沒有用心學習」。

央視 — — 「央視認罪」被批評「帶偏輿論導向」。

自動噤聲 — — 「頭條號旗下欄目『內涵段子』被廣電總局封鎖,幾百名線民抗議,為什麼不報導?」

新華社 — — 被指中日關係處理不當,「讓日本天皇下跪的評論造成我外交工作重大失敗」。

環球時報 — — 多篇社評被批評,「不理解上方意願」。

措辭 — — 「不允許使用 厲害了、嚇尿了,這類詞語」。

美國的宣傳 — — 最有趣的就在這裡,該主講人明確表示,要學習華盛頓郵報那種宣傳模式,好的宣傳就要讓受眾感覺不到那是宣傳。

上述這些內容是不是詳實,均可以在日後中共媒體報導中應證,北戴河會議結束最近的幾天時間裡,我們確實看到了中共官方媒體報導的風格在變化之中。媒體受到培訓或訓導,應該是確切無疑的,而元老們對習的上書,使習中央有所改變,但這些改變是表像暫時的,還是會引發中共的大變局,這才是我們要知道的關鍵。

從前我們聽說過救亡壓倒了啟蒙,最終導致國家進入專政社會,而當今之世,會不會又是穩定壓倒了改革開放,又使中國進入新一輪專政維穩狀態呢?(推薦閱讀:曾志超觀點:經濟底氣係中美貿易戰勝負的關鍵

*作者為旅美學者,專欄作家

相關報導
陳破空專文:七月政爭,極左路線還能走多遠?
蔡明芳專欄:從習近平「六個穩」看中美貿易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