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經國籲維護選手出賽權

中國時報【廖德修╱台北報導】

我國籍國際奧會(IOC)委員吳經國是目前IOC第6資深的委員,也曾在IOC最高權力核心執委會擔任過執行委員。對於最近東奧正名公投他雖不願表示意見,但仍認為維護運動員的參賽權最為重要,目前已有許多選手站出來表態,不要拿他們的前途當賭注,外界應該給予尊重。

吳經國說,1981年簽訂的《洛桑協議》,是為了確保台灣選手參加奧運等國際賽的權利,等於是一把保護傘。如果中華奧會被迫向IOC要求正名,等於破壞協議,自己不要這把傘,IOC也就無義務再維護台灣選手的權益,屆時執委會將做出什麼裁決就很難說。「事前應該把風險評估算進去,確定不會發生最壞結果,才能繼續進行。」吳經國說。

從1988年進入IOC擔任委員至今已30年,當時吳經國才40出頭,是IOC最年輕的委員。他回憶說,一上任,當時的IOC主席薩瑪蘭奇就找他和大陸籍委員何振梁開會,要求他倆解決兩岸體育往來問題。經過協商才確定以中文名稱「中華台北」進入大陸比賽,而1989年北京亞洲青年體操賽也就成了兩岸的「破冰之旅」。

為了加強雙方體育交流,促進和平發展,吳經國還在大陸的廈門、天津、南京創建奧林匹克博物館,加上薩馬蘭奇紀念館(天津),一共4座。還把自己的珍藏,包括舉世無雙的「現代奧運之父」顧拜旦爵士(或譯:古柏丁)手稿100多頁捐出供展覽。

吳經國說,奧運會是一個點,博物館就是一條線,把每個點串起來就成了歷史的見證。奧運不僅是體育競技,也具有教育、文化作用,以及追求世界和平的崇高意義。

此外,吳經國最得意的是事還有擔任國際拳擊總會主席期間,大刀闊斧的改革成果。雖遭到保守勢力反撲,但事後均證明他的想法、做法,對於拳擊運動的發展貢獻卓著。

今日推薦影音